探析融通商务中心智能灯光系统设计分析 钱亮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钱亮
[导读] 摘要:在智能大厦建设方面,需要通过设计智能灯光系统实现建筑照明的智能化管控,促使建筑能耗得到减少。
        上海众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在智能大厦建设方面,需要通过设计智能灯光系统实现建筑照明的智能化管控,促使建筑能耗得到减少。基于此,本文结合融通商务中心建设实例,对智能灯光系统设计思路展开了分析,对系统工作原理和具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通商务中心;智能灯光系统;智能大厦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消耗的能源占建筑总能耗的35%左右。为减少建筑能耗,“绿色”照明概念得以被引入,希望通过采用时钟自动控制、照度感应等各种新技术加强照明耗能控制。在智能大厦建设过程中,同样提出了绿色光照要求,还要完成智能灯光系统设计,以便使建筑照明得到有效控制。
        1工程概况
        融通商务中心地处嘉兴市南湖大道与文桥路交叉口。项目由4幢写字楼、1幢国际会议中心以及1幢高端会所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方。按智能大厦目标进行建设,需要引进先进机电设备、通信系统和服务设施,通过智能化控制管理将各种设备、系统、设施组合在一起,为建筑的智能化运营提供保障。而作为一类办公建筑,需要实行多种照明,为降低能耗,并满足不同照明需求,还要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照明进行智能化管控,以便在建筑内外完成有层次、拥有丰富变化的灯光环境营造,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能源与资源节约。
        2智能灯光系统设计分析
        2.1系统设计思路
        结合系统设计要求,还要明确系统需要采用的不同照明模式,提出有效的智能控制方案。实际应用各种照明控制技术,需要对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种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实现对建筑照明的整体性控制[1]。结合不同场景照明需求,对不同照明回路强度进行组合,并在控制器上完成预置存储,能够一键完成预设程序调用,实现场景自动变换。通过时间预设,能够使系统处于全自动状态,在达到指定时间后完成不同工作状态切换,如白天自然采光较好的条件下只打开公共区域灯光,夜晚和阴雨天根据光照度检测结果将各区域灯光打开。针对合个大楼的公共区域、会议室等不同区域,还要结合照明用途进行明暗度和投射方式的预设,完成不同环境氛围营造。在提供舒适环境的基础上,系统可以通过预设光照度在不需要灯光时将灯关掉,使建筑照明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利用系统对电网浪涌电压等进行抑制,采用软启动等技术避免灯具受到热冲击,可以使灯具寿命得到延长。
        此外,由系统实现照明智能化管理,可以利用控制总线进行各个照明单元连接和输出控制,只需要利用软件完成单元地址码设置就可以建立控制关系。在对控制方式进行修改时,无需进行硬件线路调整,所以可以减少维护费用。无需设置开关及其线缆,并且可以减少照明控制方面的劳动力,因此能够节省人工费用。
        2.2系统工作原理
        在系统照明控制设计上,需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完成现场控制、自动检测等模块的设计,以便根据环境光照度检测结果对现场照明亮度进行调节,并利用环境光颜色检测结果进行色彩实时调控。针对各个照明区域,都要完成传感器节点布置,利用控制器实现照明参数调节管理,并提供网络接口,实现数据上传和下载,为系统智能化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撑[2]。
        实际结合融通商务中心照明控制需要,工程采用了二线制智能控制系统。在现场各个单元进行除电源以外的器件布置时,包含监测器件、控制器等,均内置存储单元和微处理器,能够实现数据简单处理和存储,并利用UTP5信号线构成数据传输网络,满足系统数据交互需求。针对各单元,需要完成唯一地址的设定,确保系统软件控制功能可以实现,能够通过信号输出对各照明回路负载进行控制。根据组群地址和输出组件,能够确定对应控制关系。在系统信号输入阶段,可以通过输入单元将各种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总线进行广播,由各输出单元接收和做出判断,使相应回路输出得到控制。系统总线可以为各组件提供24V直流电源,对控制信号进行加载。通过软件编程,能够在控制开关和输出回路间建立逻辑对应关系。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功能拓展。配备专用接口和软件,利用计算机接入以太网,能够实现照明远程监控。实现分布式控制,各模块内置CPU,可以直接与输出模块通讯,完成指令发送、接收和执行,因此能够避免中央CPU承受过大负担,继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2.3系统结构方案
        工程采用MRTLC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由现场工作站负责各照明单元控制管理,利用局域网和网关与时钟控制器、调光箱等现场设备实现信号连接。而现场控制器配备有可编程控制面板,能够完成程序预设,并通过与动态传感器连接进行光环境检测,达到反馈控制的目标[3]。借助无线设备,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系统数据查看。系统工作站由中央管理电脑和接口网线组成,利用STP屏蔽网线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现场总线协议实现数据传输。而各设备间采用手拉手的总线接线方式,保证系统通信质量。
 
        图1  智能灯光系统结构图
        2.3.1系统硬件配置
        从系统硬件配置情况来看,包含可编程开关、照明控制器等现场装置和中央监控中心设备,能够对全部照明回路进行分析,使系统有所设备得到有效控制。系统配置的电脑可以进行现场控制器数据的集中管理,能够对各单元照明情况进行模拟监控,生成事件记录和日志。在数据通信上,系统配置GT/50系列网关,可以实现现场总线与以太网信号转换,配备2个现场总线接口和1个以太网接口,采用定导轨安装方式,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进行复位操作。系统配置的时钟控制器为TM/50-1,能够对200个时钟控制场景进行存储,完成普通模式、节假日模式和特殊日模式等不同照明模式设置,控制的时间点多达200个,具备远程编程功能,可以满足系统控制需求。系统配置了RL/50系列的4路、6路和8路开关控制器,回路最大负载容量可以达到16A,能够实现手动控制网络控制,实现多回路顺序延时启动,避免给点位带来过大冲击。控制器具备编程和测试功能,在执行场景命令后可以向监控中心返回各回路开关状态。系统采用的调光箱为DM/50系列的4路、6路、12路调光箱,回路负载容量为10A,同样有两种控制模式,调光电流上升时间大于200微秒,可以实现编程和测试,对各场景进行启动和屏蔽。
        配置的电源模块为24V/2ADC电源,采用的照度感应器为控制器与感应设备结合体,需要与1路多功能输入模块配合使用,对各类传感器信号进行接收,确保传感器信号改变后立即响应发送场景命令。对输入模块场景延时发送、网络ID码等参数进行设置,能够达到系统信号传输要求。
        2.3.2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的软件为WINTLC,可以保持功能稳定,实现系统有效控制。软件提供的操作界面简单、友好,能够与TCP/IP网络兼容,为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作为系统中央监控软件,WINTLC可以用于对现场回路进行控制,用图形模拟方式对系统状况进行显示。用户在操作时,可以根据显示的灯具开关状态对灯具图形进行点击,实现各照明回路控制。利用软件菜单完成多种场景模式设置,只需点击模式系统可以自动执行。利用软件,也能对模式进行增删和修改。结合作息时间、季节等因素,利用软件可以完成时间控制程序编程,并通过执行程序对回路进行开关控制。系统对各照明单元各项数据进行定期采集,能够完成灯具使用情况和电费消耗情况的记录,为系统能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此外,系统软件完成了安全密码设置,并对人员权限进行了设置,因此能够使系统安全得到保证。
        2.3.3系统功能分析
        从系统功能设计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实现5种控制功能,具体包含中央控制、定时控制、隔灯控制、现场可编程开关控制和照度控制。利用主控中心,可以对全部回路进行监控,并利用界面对灯的开关进行控制。定时控制包含白天、节假日、夜晚等不同模式,可以按照时间自动完成模式切换。隔灯控制利用隔灯的方式对照明回路进行区分,能够实现1/3、2/3、3/3照度控制。在现场开关控制方面,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对各开关控制回路进行确认,达到一键控制多回路的目标。照度控制建立在日光照度检测基础上,能够根据光照度限值进行回路开关控制。
        在对公共区域照明进行控制时,系统在大厦每层设计了多个亮度传感器,电梯厅一个,走廊根据具体位置设置多个,室外放置一个,通过室内外环境亮度对比,采用了多种控制模式,确保电梯厅、走道在白天日光充足条件下开启1/2或1/3场景模式,减少开启的回路;傍晚或日光不足条件下切换至3/3场景模式,使走廊灯全部打开;在深夜人流量较少时切换至1/3场景模式,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节约。在每层的电井内配置智能控制面板,采用自动加人工手动控制功能。可设置不同场景的场景模式。
        在会议中心的两个大型会议室照明控制上,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各照明回路进行调光控制,可预先设计多种灯光场景,使得会议室在不同的使用情形都能有合适的灯光效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手动选择或实现定时控制。配置多种模式,预设“准备、报告、会议、投影、休息、结束、清扫”等场景模式,在消防控制室对所有照明回路进行监控,通过电脑操作界面控制灯的开关,在现场可通过编程的方式确定每个开关按键所控制的回路,单键可控制单个回路、多个回路,从0%照度到100%照度连续无级调光控制。
        在车库照明方面,系统采用除照度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模式,在车辆频繁进出高峰时段使车道和车位照明全开;在非高峰时段且日照充足时关闭车位照明,使车道照明处于1/2或1/3模式;在深夜关闭全部照明,仅对应急照明进行保留。在车库入口位置,安装有可编程开关,能够一键调节整个车库灯光,满足特殊控制需求。
        在景观泛光照明控制上,采用除隔灯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方式。针对室外泛光照明,设置晚6点开启全部景观照明灯具,11点关闭部分灯具,12点后仅留必要照明灯具。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结合一年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节假日进行调节,利用照度感应器,结合室外光照条件进行自动调节,能够使照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在智能大厦智能灯光系统设计中,还要完成不同照明功能区域的划分,然后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不同照明单元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利用系统实现隔灯控制、时间控制、现场开关控制等不同控制功能,能够使不同照明条件下的照明控制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应用智能灯光系统,能够实现大厦照明的智能化管理,为建筑使用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韩钦,扎西顿珠,商永尚.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楼道灯光控制系统设计[J].湖北农机化,2019(14):117-118.
        [2]乔雅.基于PI控制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01):123-128.
        [3]许昌,王铮,沈松.基于模糊理论的智能家居灯光控制系统设计[J].居舍,2019(3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