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一系列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逐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其中嵌入式软件平台在电力自动化装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对电力自动化装置中的嵌入式软件具体实现原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电力生产、传输与管理整个过程都能实现自动化,这是电力系统主要发展目标,对提高系统运行效益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自动化目标的实现。对此,有必要结合现状,研讨有效问题解决对策。
1应对开发难点的解决方案的思路
1)系统在结构上把检测所需的各功能模块化,不同模块之间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对试验进行控制。系统建立基于 XML 标准装置检测方案规范,能够根据不同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测特点进行各种检测。系统建立了继电保护装置标准源独立多回路的驱动模块规范,自动检测仪主程序根据此规范来控制标准源实现功能检测,标准源控制软件实现此规范就能够接入自动检测仪主程序,实现自动检测;本系统研究的系统能够兼容各种标准源。 2)系统的 MMS 规范通信模块,能够与被测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通信,从而实现闭环自动检测。 3)系统的装置检测方案二次编辑模块,能够根据不同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测需求,编辑装置检测方案,能够基于现有的装置检测方案和新装置的设备数据模型,智能生成新的装置检测方案。 4)通过系统的硬件以及软件系统的结合,能够解决人工检测的弊端,使得检测自动化,检测结果也随着检测的进行自动生成标准报告模板[1]。
2配电线路常见故障
2.1季节性故障
野外直接暴露的架空配电线路对于天气的防御能力不高,无法较长时间承受雷电、暴雨和大风极端天气的影响,在该环境下,配电线路老化的进程将会变快,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增加。由于天气原因出现的故障多由绝缘子出现闪络、线路断开、避雷器损坏、变压器烧毁等,引发该故障现象原因还有老旧绝缘子没有按时换新,避雷器性能达不到应有的防护要求,配电台区的接地装置使用期限过长没有进行更换或维修,地下连接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锈蚀,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泄流能力不足,雷电引起的过电流无法及时有效进入到大地,存在着局部的残电压等。
2.2设备故障
设备原因引起的配电网故障多是由于配电变压器或者开关保护柜出现问题,架空线路的绝缘子损坏,避雷器上的保险跌落于地面或者柱上开关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没有及时换新,出现线路故障就会引发大范围停电现象。主要体现在变压器以及开关保护柜自身的故障,以及由于操作原因引起的弧光短路问题,绝缘电阻值不够,跳线烧断等故障。配电干线分出来的支路较多,支线的运行情况较为复杂,时常会导致上一级保护继电器产生跳闸,配电网故障范围变大[2]。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
在变电站当中的自动化技术就是对变电站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以及监控。 在变电站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将变电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压力不断的降低,将变电站日常工作的效率不断的提高,提高变电站日常工作的质量,在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过程当中,一旦变电站有故障发生,那么自动控制系统就会向计算机画面当中发送故障的场所以及故障的实际情况,检查变电站,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将变电站故障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减少,提高变电站的经济利益。
3.2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仿真技术
当下,我国处于全球化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要有效地满足我国电力发展需要,还要同国际市场展开合作与沟通。
这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研发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仿真技术,仿真建模技术也有了较高的水准,达到了国际规定的相关标准,从而有助于电力数据传输效率与准确性的提升。其中,电力企业使用建模仿真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还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好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并且有效地分析电气设备中的故障问题,帮助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
3.3做好配电网建设和改造
伴随社会发展对整个电网提出的要求不断升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系统予以适当的建设与改造。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对电网结构实施改善,确保电网基本结构满足人们日常要求,同时提高用供电质量。再次基础上对智能化系统予以完善,提高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3.4地面控制中心实时监测、监控
地面控制中心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功能,可以对整个高压供电系统进行监测,了解整个机器的实时运行状态,将其通过画面图表进行展示,其中包括系统接线图、潮流图、负荷曲线图等。强大的报表和曲线功能: 系统可以通过识别相应的报表从而产生相应的报表和曲线,日报、周报以及月报等军可以通过此功能进行展示。强大的事故处理功能: 若发生事故,系统可以直接对其事故类型以及位置等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记录,并及时报警。其还可以进行准确的语音播报,使得工作人员明确出现事故的位置从而最快到达事故现场对其进行处理。
3.5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安防措施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提升自动化控制效果及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强化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则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网络通讯系统开展安全防护工作时,管理方及设计方应从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安全防护软件安装应用、操作人员等级权限设计方面,全方位开展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
3.6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
应该科学合理的增设配电网维护人员,每个值班小组应该配有专门维修人员。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值班小组来应对各类配电突发故障,要求工作期间内不应该远离管理区域范围,防止出现故障时联系不上电力维修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电力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应急处置预案,进行配电网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电网修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3]。
4智能技术功能性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技术是新兴的行业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不同的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电气智能自动化的同时,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增添经济效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智能自动化就运用到了各行各业。智能化技术的目标主要是利用机器控制机器,进而使机器完成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4]。
结束语
配电线路与居民的正常用电息息相关,大多分布于广大乡镇地区,当配电网发生故障进行及时恢复供电是十分必须要,本文对配电线路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从电力设施和维修人员配置等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针对性提出快速恢复供电的措施,极大的提高了配电网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煜.嵌入式软件平台在电力自动化装置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28.
[2]权小兵.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100.
[3]王宗晖,陈羽,徐丙垠,孙伶雁.基于逻辑节点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拓扑识别[J/OL].电力系统自动化:1-7[2020-05-02].http://kns-cnki-net.wvpn.ncu.edu.cn/kcms/detail/32.1180.tp.20200421.0948.028.html.
[4]王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风,2020(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