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率既是衡量电力行业技术性的指标,又是影响电力企业经济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设计,可以减少线损量,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了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从加强电网运行监管、减少无用功的耗费以及优化供电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对配电网线损的降损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网系统;降损措施;线损管理
引言
当今,人们对节能减排予以高度关注,电网技术的线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网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电网技术的线损问题是电力发展中的一大阻碍。所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应该研究线损的相关影响因素,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线损概述及其分类
发电厂在完成电能生产后,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还需要用到一些电力设施设备,例如变电站、配电网、区域配电设备等,才能实现终端电力用户电能供给,在这整个过程中,发电厂电能并不能完全将电能运输至用电终端,总会有一些电能在运输过程中被损耗,例如线路发热损耗、电能经过变压设备产生的功率损耗等,上述这些损耗的电能,我们称之为线损。线损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技术线损,这种线损属于不可避免线损,多是在电能运输过程中,转化为热能或以电晕的方式被损耗掉,同时这种线损能够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具体的线损值,若实际线损值过大,能够采取技术手段实现降损。另一类是管理线损,管理线损多是由于线损管理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线路损耗,例如抄表人员存在漏超问题,不法分子存在偷电问题,因此这种线路上能够得到有效避免,可通过加强线损管理,降低甚至杜绝管理线损的损耗,通过对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线损问题的成因,可使得制定的降损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升电能利用率,对于电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亦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1]。
2、线损影响因素分析
2.1、电网规划因素
电网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电网布局、电气设备选择等,在执行上述内容时,也会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对线损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农村偏远地区,受客观地形条件、资金等原因限制,存在输电线路过长、电网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输电线路的损耗。二是对于一般的配电线路而言,在接线方式上,通常都是采取分支辐射方式,以便能够“照顾”到更多的负荷点,无形之中拉长了供电半径,公共变压器设备过多,供电线路过于曲折迂回,导致选择的供电线路截面不匹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或者存在负荷率较低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线路损耗。三是线路负荷分布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在电网之中实现良好的均衡,导致在部分线路末端,在用电高峰期间,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致使线路损耗大大增加。四是在电网内部,在进行电力设备配置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用电规律,导致电力设备配置不够合理,存在“空载”或“过载”问题,致使线路损耗过高。
2.2、电网的运行方面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线损。首先,在供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如果产生了较大的电负荷波动,不仅会影响供电设备,而且会增加运行的功耗[1]。其次,电网的负荷分布不均匀,地域同一个线路在变压器和轻载变压器的共同运行过程中,电网负荷原有的平衡分布会被打乱,进一步增加了变压器的功率损耗而造成线损。最后,负荷分布没有足够的平衡性。在低压电网中,如果有着单项负荷情况,会影响其他各项负荷,三相线的线损也会随之增加,零线的线损也会增加。一般情况下,三相负荷的平衡性越差,产生的线损越大[2]。
1.3、机械设备导致电能损失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计量设备是量化电力的主要仪器,那么计量设备质量会直接决定电能的统计结果精确度,关键就取决于计量设备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计量出现误差都是由于计量设备不过关导致的,而计量设备不过关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1)电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购买了不合格的产品导致计量设备不过关,质量标准相差较远,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加大电能损耗的情况出现,导致线路的用电耗损。(2)电能设备更新不及时,机械设备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寿命,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损耗,所以设备使用时需要及时保养和更新的,老旧的设备是会造成数据计量的误差和精准度,加大电能的损耗。(3)计量方法落后,计量方法的落后会无法满足逐渐发展的设备要求,因此计量方法的落后也会加大计量结果的误差。
3、降低线损的技术
3.1、强化计量装置管理
电力系统计量装置主要包括二次连接导线、互感器及计量表计等几个组成部分。现阶段,大部分供电企业都仅仅关注计量表计的管理,通常表现为强化进口表、换全电子表、换代升级等方面的管理,然而却不重视对于计量装置的综合管理措施。部分供电企业受到近年来管理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加快,以及户表数量较多邓因素的影响,并非全部的计量装置(包括互感器的计量表计)都能够建立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计量装置并未建立管理档案,因而并不知道这些计量装置的实际维护状况和使用年限。线损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计量管理,若剂量不准确,则降损也就无法实现。所以,线损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计量装置的档案管理,定时进行互感器轮换和计量表计轮换,而却,在计量装置安装过程中,要加强防窃电装置的管理和应用[3]。
3.2、及时对电力线路进行技术改造
随着家用电器的逐渐推广,家庭的电力负荷也迅速提高,很多供电单位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安全使用,防止其由于超载而发生烧损现象,通常频繁地提高变压器容量,却不相应地更换线路,这样不仅会加大线损,而且电器所分配的电压也会逐渐降低,很多电力用户都开始使用各种稳压器,导致了线路压降和线损逐渐加大,产生恶性循环。因为用电负荷的发展和配电网的发展与不相适应,造成线路发生“卡脖子”等问题。同时,电网改造与新建住房也存在不配套现象,部分地区仅仅重视房建资金,而并不关注电网建设资金,导致供电半径过长,供电线路不合理等现实问题。
3.3、加强电网运行监管
线损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从供电到用电,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电网运行的监管工作。第一,加强用电计费系统的监管工作。应确保用电计费系统准确无误性和标准一致性,对于计费设备的采购,在考虑成本的同时,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更新能力和维修能力。此外,加强对用户用电的监管,完善规章制度,强调使用协议,严防窃电、不安全用电和私自改公共用电等隐患问题的出现。第二,加强供电用电管理周期性工作。拟定周期进行线损排查,并及时完善更新用户数据存档和线损情况统计,及时发现线损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指派线损管理检修专业人士进行维护检查,必要时进行分段分站监管,指定负责区域,避免浪费人力资源[4]。
结束语
当今,人们对节能减排予以高度关注,电网技术的线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网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电网技术的线损问题是电力发展中的一大阻碍。所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应该研究线损的相关影响因素,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胡聪,徐敏,薛晓茹,王国梁,高少鹏,袁凯.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J].电子世界,2020(03):106.
[2]陈超,熊彦清,林寿南,符瑜科.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144-146.
[3]张贵畅.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4]张瑛.影响10kV配电网线损的因素与降损措施[J].电器工业,2016(0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