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和总结了当前农网漏保投运的具体情况以及原因,通过对泄露电流的组成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提出了把触电识别的方法应用在漏电保护器中,望能有效的改善到漏电保护器在农网低电压配变运行中的误动率。
关键字:农村低压配网;漏电保护器;泄漏电流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在快速发展中,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的频率,当前人们对农网供电的可靠、安全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但农村地区的气象和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电网装配的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用户用电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造成配网线路泄露电流的超标情况出现。为此文章分析了漏电保护器投运的具体情况以及线路泄露电流组成的情况,同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2、低压配网泄漏电流组成
2.1、输电线路产生泄漏电流
输电线路产生的泄漏电流是配变线路泄漏电流的主要组成:1.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2.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3.用户用废铝线或铁丝作电线,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4.广播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接户线、引出线绝缘老化或破损;5.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等。
2.2、农村家庭家用电器产生泄漏电流
农村低压电网的用户设备使用环境比较恶劣,保养维修也有限,质量参差不齐,绝缘有好有坏,有些设备泄漏电流比较大,如: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电器受潮、绝缘老化;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等。
3、农网漏保投运现状
3.1、低压配网漏保投运现状
我市县农网低压配变网基本完善了漏电保护器的三级保护,但由于季节、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低压网绝缘的自然下降及损坏,居民使用不合格的大功率电机等因素使得低压线路总泄露电流增大,加上部分居民住户未正常投运末级保护器,造成变压器出线侧总漏电保护器动作频繁,导致大面积停电,部分台区漏电开关被迫逐步退出运行。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保护功能是根据零序电流的工作原理来实现的,即:正常供电时,三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如果电网通过任何导电的介质向大地漏电、使电网三相电流的矢量和不等于零,当不平衡电流达到设定值时,保护器则跳闸,断开电源。这一工作原理决定了,只要零序电流增大到一定值,保护器必将跳闸,即便是系统设备突然接入或三相不平衡引起的电流增大,保护器也将因无法分辨而误动作。这将导致配电网的频繁跳闸,而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3.2、漏保无法投运的原因
造成台区总漏电保护器投运率底主要是由于农村复杂的用电情况造成较大的泄漏电流,使漏电保护器无法投入运行。农网改造后低压线路的绝缘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中国农村区域广,线路较复杂,仍存在线路泄露严重的情况,并且用户家的末端保护很难投入运行,有的农户误认为变压器处已经安装了保护,家里干吗还要装一个开关,于是纷纷将家用保护退出运行甚至拆除,使得线路总漏电电流值很快达到并稳定在开关整定值附近,一遇阴天下雨、用电高峰期,或是居民使用不合格的抽水泵等电机总开关便纷纷跳闸,村电工整天提心吊胆。在这种情况下,总保护根本不能保护人身触电,很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造成台区总漏电保护器投运率底主要是以下原因:
3.2.1、由于分级保护配合不恰当引起越级跳闸
在选择使用剩余电流总保护时,各县均着重考虑保护器的灵敏性和快速性。
网改后的低压线路的供电距离短了,绝缘状况好了,但用电农户的室内线路及家用电器仍是老面孔,故因农户家中的各种漏电,保护器缺乏动作的选择性,因此引起越级跳闸,这样就造成了因一户漏电,使之整个路停电。1.少数农户用电安全意识差,室内照明线路未使用PVC管或瓷柱等绝缘物加以固定,其绝缘电阻远远低于国家规范要求,部分用户使用的动力电机等设备绝缘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2.少数用户擅自拆除家用漏电开关,导致台区各回路漏电开关越级跳闸。为不影响其他用户的用电,智能将台区总漏电保护器退出运行。3.家用潜水泵产生泄漏电流。目前农村地区部分家庭使用潜水泵抽水,不合格的潜水泵绝缘是造成泄漏电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且不易解决。4.家用电器产生泄漏电流。家用电器产生的泄漏电流取决于家用电器的质量、新旧等素,相对前几项此项数值较小。
3.2.2种种原因引起剩余电流总保护误动
剩余电流总保护的越级动作和误动,是针对正常动作而言的。它是指农村低压电网在被保护范围内未发生人身触电、漏电或接地等故障,而是其他各种原因引起总保护动作的,是一种不正常动作状况。主要有保护器自身原因引起的误动、和单相电动机启动时引起误动、中频、高频、变频设备使用时引起误动,这些情况均会使总保护误动,影响该线路的正常供电。
4、改善措施
4.1、加强管理,培养用户用电安全意识
如前章所述,造成线路泄漏电流最主要的原因是输电线路的泄漏电流及用户家用设备电动机,不合格的电机设备加大了线路泄漏电流,同时因为用户的用电安全意识淡薄,未配合投运末级漏电保护设备,从而造成了总漏保无法投运的现状。对此应加强管理,增强电工责任心,加强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维护;培养用户的用电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活动,传播安全用电常识,督促用户使用合格的电机设备,投入漏电开关,规范整改室内照明线路,增强安全意识。
4.2、安装具有人体触电电流典型波形识别功能的漏电保护器
为在提高总漏保及支路漏保投运率,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保障用户人身安全,考虑安装具有人体触电典型波形识别功能的漏电保护器,克服漏电保护器在作为综保户时为了适应运行环境要求被迫调高漏电流动作值而降低触电保护动作灵敏度的矛盾。生物触电电流在电网中可视为漏电电流中的一个特殊分量,国标规定“将流过人体的电流称为:接触电流,当发生触电时,流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作为漏电电流的一个增量汇入漏电电流中,接触电流是漏电电流的一种,但又和漏电电流不同,是一种非正弦、非线性电流波形。电网中漏电电流作为一稳定的正弦周期性电流,即使有时因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也是非常缓慢的,在一二个周期里显示不出来。而接触电流则不同,其特性受人体阻抗特性的制约,人体阻抗为一复杂的电网络,在一般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体的皮肤阻抗。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人体接触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约2个周期),皮肤阻抗为时变网络,其电阻值由大变小,以后转变为非时变网络。
5、结束语
由上可知,因为用户操作的不当导致了总漏电保护装置经常性的误动,且导致其难以正常投运,为能有效确保到农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有关人员应当有效解决到当前农村用电中存在的难题,才能提升到农网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世理. 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J]. 环球市场, 2019(24).
[2]文志林. 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其在农村配电网的应用研究[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1):101-102.
[3]陈鉴庆, 徐春营, 孙祎,等. 低压配变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调节系统及装置研究[J]. 农村电气化, 2019, 000(003):63-65.
[4]冯巍.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农村低压电网漏电监测系统的研究[J]. 电子世界, 2019, 563(05):181-182.
[5]郭爱明. 农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探讨[J]. 电子乐园, 2019(12):0151-0151.
[6]李毅楷. 某地区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和解决措施[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