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陈霄霄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陈霄霄
[导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知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也就是说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它包括语音、语义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陈霄霄    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摘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知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也就是说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它包括语音、语义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语感;感知;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028-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知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也就是说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它包括语音、语义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它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应通过阅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一系列心理行为和过程来完成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培养有两个基本途径——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一、开拓视野,激发语感
        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单凭现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见闻面,增长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教《翠鸟》这一文,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书刊,画册上有关翠鸟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翠鸟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把学生选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在一起欣赏,讨论翠鸟的生活习性,捕捉食物的过程,把学生观察事物现象的兴趣迁移到阅读课文中,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层的了解。
        在平时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班级小小读书会,学生每天都带一本课外书,每天都有规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读完的可以跟其他同学交换读,还可以交换读书的感受。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多交流,感知多了,感受深了、知识丰富,语感就强了,阅读和写作就容易的多了,所以经常读一些有关语文学习的轶闻趣事、名人名言,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是大有益处的。
        二、精读入境、揣摩语感
        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更深地进入作者的情感领域,就应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整体或重点读句段,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契合。如《燕子专列》一文,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联系,共同一个地球,人人有责。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对动物的热爱与保护之情。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因受时间限制,不能酌句斟字,要选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给读书方法,让他们更有效地精读别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精思熟读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反复透彻理解,心领神会的揣摩,敏锐地语感才能够逐渐培养起来。



        三、挖掘语言蕴含、体会语感
        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应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体验,认识事务跟语言之间内涵的深刻联系,把概括形象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由人心动情到启真悟理。教师把握好教材中哪些重点表现中心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联系句子的重点词,即语感培养点,以此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没有直接写出花草树木,但是在阅读中就应该体会到春天到来,到处是绿油油的景象,要是没有这种感受,就体会不到“绿”的韵味。又如《挑山工》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在讲“需要”时,应让学生领会;表面上是需要这幅画的形象,但实际却蕴含着的一种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永远进去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义外,还要挖掘语言文字是如何表达言外之意,而这种体会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良好语感的过程。
        四、多向思维、培养语感
        语感产生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应积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充分想象,广开思路,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获得健全发展时培养良好的语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讲的是志愿军撤离朝鲜时,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情景。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写的,通篇都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为了深化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结课时,我巧设疑问: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不会不说话?朝鲜人民在离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说:“朝鲜人民可能会说我不会去,一定要把你们送上车。”有的说:“你们为了帮助我们打败美国侵略者,吃了多少苦,多少人流血牺牲,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这样的启发思维,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内心视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别的角度进行想象,这样却澄清学生对作者想象的模糊认识,训练了多向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写作训练、培养语感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要有好的语言,写作对提高语言感悟的作用是很大的。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力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为了准备传达思想,突出文章中心,你就会在选择句式、调整语序、安排语段上认真思考了,而在这种思索中,你对语言的连贯感和文气的畅通感便会得到增强。为了语言简洁明快,除了对所写事物之特征准确外,你会在文中的锤炼下狠功夫。在这个语言加工过程中,你便能体会到语言的简洁美和凝炼美,提高学生对较高层次语言的感受能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语言的感受力会增强。小学生的写作就应朝上述的方向,一点一滴开始训练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以期达到准确表达语言的写作目的。
        语感训练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对学生语文的兴趣与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达到既训练了语感又发展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论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方智范.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J].小学青年教师,2006(11)
[4]熊成钢《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天津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