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文学现代性扩张的美学审视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赵玲
[导读] “红色经典”文学作为中国现代化叙事过程中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达形式的文学体裁,其有许多特点形式。它所确立下来的文学生产形式,深刻的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以及生活表达方式。在“红色经典”文学中,其强烈要求感,不允许私自改变的特点被认定为人的原始本性。在强烈的同时具有目的性的艺术处理手法中,也导致了“红色经典”文学,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想象成分,从而缺失了人自身拥有的许多客观性。就像“

赵玲    北票市职教中心  122122
【摘要】“红色经典”文学作为中国现代化叙事过程中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达形式的文学体裁,其有许多特点形式。它所确立下来的文学生产形式,深刻的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以及生活表达方式。在“红色经典”文学中,其强烈要求感,不允许私自改变的特点被认定为人的原始本性。在强烈的同时具有目的性的艺术处理手法中,也导致了“红色经典”文学,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想象成分,从而缺失了人自身拥有的许多客观性。就像“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寄托了人民的自豪感和强国富民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红色经典‘文学当下的价值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文化的复兴,以及思想道德的树立和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面。
【关键词】“红色经典”文学;现代性扩张;美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024-01

        前言:“红色经典”文学中所包含的精神,例如爱国,奉献,都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文化特色,那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它的价值是巨大的。它体现在我们的文学发展史,以及我们的思想洪流传承之中,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唤醒人们对于红色记忆那种深远的追思。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可以说是一派大融合景象,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巨变,同时社会上泛娱乐化,或者说浮躁气息层出不穷。当下更需要“红色经典”文学这一重要思想被我们采纳和重视。所以在我们国家文化战略发展之下,以及我们的思想推动之下,有了“红色经典”文学这一重要选择。我们要去接受并运用它,同时我们应该对其内容深思和重视。分析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用来提升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红色经典文学现代性扩张的美学审视
        现代性可以说是对于当今生活状态的一种全面阐释,它可以是文化方面,也可以是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是导向某些特殊性或社会特征出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现代性这一概念。他的这种思想里面包含了对于传统社会,那种世界观或者说处事观,以及世俗文化社会的诸多认识,那种理性的和感性的冲动。而我们所说的现代性扩张,可以认为是我们受到当下环境的变化,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说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形态正在向现代化发展。同时我们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往往存在与传统主义不同性的碰撞和摩擦。由于现代性这一定义,它涉及或覆盖了许许多多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经济以及我们的文学等多个领域,从而产生了不同意义上的现代化。而中国文化方面的这种现代化,它可以从风格和形式等方面来看。现代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往往更加的符合,在内容上更加注重的还是我们个性的表现,反对刻板的遵从。中国文化现代化还有一重要特征,那就是它往往会体现出艺术商品性,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所追寻的文化现代性往往被依附于一些商品之上,也就是具有了商品属性。事物当中让它们合二为一了,共同发生作用,而我们所说的“红色经典”文学,它的现代化往往表现在其形成结构上。
        1、“红色经典”文学的重构。文学经典被承认,是因为它具有其深刻性以及丰富性,是不可以被随意重构的。当我们阅读文学经典知识,我们的思想也与其中的内容发生了碰撞,这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把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再次触发出来,这是一种重构的行为。每个时代的人们在阅读时都赋予了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思想特色和外部特色,做到把内容进行一定的增减,这种重构可以理解为增加或者是删除,但不是对于历史或者对于文学经典内容的否定和摒弃。这时候更需要文学经典这一重要元素,对我们内心的信仰进行一次梳理。


树立起我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构“红色经典”文学有利于唤醒我们的红色记忆,去追思以及怀念那段美好而又理想的岁月,那伟大的英雄主义,那伟大的乐观主义,以及自我奉献精神。这些是现代文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重要养料。如许多影视作品当中,相比较于原作中的人物,在现代化的影响之下,它的人物特点往往变得更加的鲜活和丰满,故事内容也往往更加的突出。我们应该深深地抓住文学作品或者说艺术作品当中所凸显出的主体精神,使其中的精神和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并且我们应该合理的创新和开拓,注重挖掘其中真实的,可信的,丰富饱满的内心世界,而没有过分的去戏剧夸张。我们要用当代人的视角去尝试改变那些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通过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的口吻把它讲述出来,增加的是历史人物的角色厚重感以及故事影响力。
        2、“红色经典”文学的建构。何为建构?其实就是对于事物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但是不变的是对内容,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保持不变。第二个是对于原作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时代风貌和精神内涵不予改变。通过适当的改变,使其中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有效的宣传,这是对原作最大程度的尊重。许多红色经典影视剧当中,所富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一些重要的资源,有助于巩固我们的红色文化,加深我们的意识形态。现代的社会虽然不需要文化的革命,但是其许许多多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信仰等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而此时的这种“红色经典”文化艺术作品,它就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为人处事。
        二.现代性扩张中的审美异化
        在当今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之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意识和思维审美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变得更加趋向于大众化。现代性扩张影响下许多文学作品中所富含的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异化,随之诸多方面发生了异化。
        1.“非人化”到“泛人性化”。上个世纪80年代“红色经典”文学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固定化的,没有其自主意识。上面往往塑造出了一个个“非人”的人。所以说为了还原人性的真实一面成为了当下的改变趋势。我们应该注重其人物平凡的一面。描写并刻画一个人物的时候,往往更应该注重其个性的表现,同时应该注意这个度。不应该把人的个性过度的放大,这样子就会严重的误导社会价值观。故而在这种环境之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更加趋向于大众文化消费品。
        2.“阶级文化”到“共享文化”。“红色经典”文学以前是分阶级的,以前往往面对的是工农阶级。而现在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全球化的改变,往往更加的平民化和大众化。例如许多影视作品中出现了青春偶像。他们青春靓丽,充满了时代的蓬勃朝气更加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情节,如热吻和拥抱。以前的往往是革命话题,而现在,往往更多的是感情以及生活话题。从前意识色彩浓厚的革命作品变成了现在亲近于平凡人的大众作品,“共享文化”开始盛行。
        3.“革命主线”到“突出情感”。革命色彩往往是以前“红色经典”文学当中蕴含的一条重要故事主线,那种高昂的英雄主义,在以前深受人们的喜欢。而现在随着现代化,或者说是人性化的加强,它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情感的便利化。英雄人物的人性变得更加的丰富和饱满,往往不在突出人物的正反面。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文学作品也得到了更大的革新。
        前面部分是通过美学研究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化扩张之下的“红色经典”文学,它的内涵和价值。仅是自己的拙见,相信在以后更多人的努力之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会取得更加傲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董茜.“红色题材”电视剧的现代审美趋向[J].中国艺术报,2018(8).
[2]刘星.现代性与审美异化[J]美术,2018(12)
[3]闫红,刘素娥.“红色经典”研究的新视野[N].河北日报2017年12月3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