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杨顺标
[导读]

杨顺标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甘田镇中心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078-01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由于刚升入小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认为数学学习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概念还为零,因此,教师就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学生树立数学学习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需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独特性、实用性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让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化“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并让小学数学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的教学特点以及沉闷的教学氛围。总之,关注学生兴趣,旨在激励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包括合作学习等方式,不仅能激励学生把行为、情感、认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还能变被动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要讲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时教学讲得很多,但却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们数学老师要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课堂活力,教师的思维跟着学生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配角,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大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也要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呈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教材中各种题型、公式和定理等知识改编成学生愿意思考探讨的问题,符合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教师要明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要,因此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对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使学生增强求知欲。



        三、教师可以给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主的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分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学生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个题目,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总结概括。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小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
        解答应用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掌握一定的正确解题方法很重要。小学三年级虽然指出根据解答应用题一般步骤,即: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式子,并算出得数;4.进行检查,写出答案。但不是从三年级才要求学生这样做,而应从一二年级开始讲应用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解题。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正确解题步骤的习惯,特别是检查和写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正确与否,学生要能自我评价,正确的要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是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不知道关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五、拓展解题思路,构建高效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其探究情感、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们“让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拓展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提升其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通过三个已知条件做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时,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来讲解这一题型。题目:为了庆祝圣诞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其中黄色的气球有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教师可以提出诸如“花气球多少个?红气球多少个?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改变题目中的任意条件,而后设计合理的问题,最后请其他同学作答。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拓展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学生们发散性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