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农村建档立卡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莫斯燕
[导读]

 莫斯燕  广西岑溪市安平镇古院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093-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各级领导干部都确定了自己的帮扶对象,脱贫攻坚工作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贫困学生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对贫困学生而言,由于家庭困难的原因,无论在家教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农村贫困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贫困学生问题是当今农村贫困户脱贫摘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贫困学生问题产生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不一,有的是因残、有的是因病、有的是因学、有的是缺劳力等等。贫困户学生父母为了生活,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贫困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由于早期教育缺位和亲情教育缺乏,贫困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极其缺乏,有些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贫困户类型中,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生活环境差,生活条件简陋。由于缺乏文化,生活压力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面对贫困学生犯的错误,要么放任自流,长期下去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该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2.心理障碍严重
        贫困学生在校总感觉比别人低一等,穿着、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都比不上其他同学。大部分贫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还有就是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3.学校教育不到位
        由于贫困学生是扶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才产生的新的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另外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小学除讲授文化课的教师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能够对贫困学生施加影响的最佳机构,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样会加剧贫困学生教育问题的严峻性。
        二、解决农村贫困学生教育问题具体对策与建议
        解决农村贫困学生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网络。
        1.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我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种就业机会较多,有很大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空间。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使大部分贫困户能在本乡或本区就业、致富,尽早摘帽脱贫,使贫困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提高学校责任意识
        首先,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贫困学生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
        第一,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贫困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第二,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是家里的好帮手”、“爱心一日捐”等。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三,教师下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时,要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多和他们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消除他们因家庭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教育观念上去掉他们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或是放任自流的不管行为,让他们温和地教育子女“父母贫困是暂时的,是有多种因素的,你们不要继续走父母的老路,以后你们的前途是美好的”。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总之,贫困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扶贫先扶智”,我们国家、政府花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贫困户脱落贫了,因教育的问题导致又一大批新的贫困户产生,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