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蒙利荣
[导读] 青少年的肩膀上承担着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重任,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关注青少年的学习状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务工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为主要论述点,探讨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蒙利荣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  530612
【摘要】青少年的肩膀上承担着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重任,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关注青少年的学习状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务工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为主要论述点,探讨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161-01

        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其教育任务由祖父母、其他亲人代为完成,其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与情感关怀,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长期缺乏关注、无人教育的局面下,留守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波动明显,存在性格缺陷
        儿童的心理活动更为活跃,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情感缺失、教育缺失等问题,儿童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其心理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关怀与正常的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环节,留守儿童并不能获得正常的情感沟通渠道,在出现学习问题、生活矛盾等问题是,依靠其个人能力并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障碍[1],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生活态度、情绪表现、性格养成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在生活及学习环节,其情绪变化与情感波动更为明显——部分留守儿童时刻保持着警惕状态,缺乏与外界环境及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导致个人性格的自闭、畏缩;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敏感易怒,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其心理并不能健康发展,一旦产生冲突,其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行为。
        (二)自我认知障碍,轻易否定自我
        对于生活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来说,其具有较强的群居性,而正是这种与朋友沟通、玩闹的方式能够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发展障碍,为其提供独特的心理慰藉。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参与正常社交活动的难度较大,其获得别人肯定、理解的难度也更大——首先,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其情感养成存在缺陷,其次,留守儿童的情感认知不够全面,在与其他同学相互对比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物质条件、情感支出等方面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容易否定自我,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其会认为父母要避开自己、同学排斥自己,在错误的心理认知下,留守儿童无法对个人价值重新定位,失落及自卑心理更为强烈,在后续的交往活动中,留守儿童的自卑与胆怯更为明显。
        (三)逆反心理严重,教育难度较大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付出数倍的劳动支出,这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育,留守儿童极度缺乏安全感,在日常活动及交往环节,其习惯用“有色眼镜”看世界,以怀疑、畏惧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对外界事物抱有较强的反抗性,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带动了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其“不听话”“不礼貌”等不良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教育
        (一)重视家庭教育,落实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的产生与家庭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隔代人发起的教育活动往往以溺爱、放纵为主,在缺乏约束管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及性格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之前,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当中,将物质上的满足转化为精神上的关心,重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真正承担起身为父母的教育责任[2]。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情感需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家长应承担起情感教育的任务,通过沟通、对话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对其投入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在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环节,部分家长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其做法依然欠缺稳妥——为了弥补对留守儿童的歉疚,其选择投入更多的物质,但过于充裕的物质保障也会为留守儿童的越轨行为提供机会。父母应注重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态度、个人品德,慎重选择监护人,从多个角度出发,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尽可能多的给子女关怀。
        (二)加强学校教育,展现人文情怀
        学校教育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远高于对其心理活动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活动并不能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这一层次发挥作用。教师与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思路,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活动提上正轨,为留守儿童创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其早日走出发展误区。
        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尽早将德育教育提上日程,为留守儿童创造完善的成长空间,积极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环节,教师应对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培养其自信心与荣誉感,依靠“鼓励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在后续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班会、谈话等形式走入留守儿童的内心,帮助其处理成长问题,解决教育矛盾,展现学校教育的人文意识。
        (三)开展社会宣传,丰富情感世界
        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发展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应奉献自己的力量[3],从宣传、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积极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心理发展问题——相关教育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相关人员正确认识教育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公益组织可开展对应的公益活动,通过探望、谈话、引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问题,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力量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建立起从社会宣传环境到家庭、到学校的多元宣传链,帮助相关监护人掌握心理教育方式,正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的个人情感得到全面发展,为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结束语
        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社会力量、学校教育与家庭环境三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在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的同时,积极寻找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etal.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2-80.
[2]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03): 17-27.
[3]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