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刘红玲
[导读]

刘红玲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有四种策略:一、模仿句式,丰富语言积淀;二、迁移结构,渗入思维训练;三、补白续编,锻炼想象能力;四、改变文体,培养文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155-0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面貌,语言训练也成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的主旋律。教师们普遍认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同样认同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但不少数教师通过整体感知、文本细读等多种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却轻视书面语言表达训练。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时的表达方法,却因为缺乏具体有效的落实手段,导致学生仅仅学会了几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乃至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使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教学呈现出脱节的态势。因此,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语言训练方法,无论是训练的频率还是深度,都无法达到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的真正统一。基于以上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作为语言训练的范本,谈一谈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模仿句式,丰富语言积淀
        朱作仁先生曾经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这句话适用于古今中外的许多大作家,同样的适用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们。学生根据课文中给定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写出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吸收文章中的语言精粹,还能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慢慢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三上《花钟》第一段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绽开了笑脸??????”,教师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训练。先让学生补写句子:早晨六点,蒲公英____________;再补写句子:_________,芍药花__________;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朵知识的了解写句子。在这个训练中,学生根据每种花朵开花的时间、姿态、颜色等写出优美的句子,最好也能像课文一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花儿的开放,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淀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创造出了形式上保持一致却又极富创造力的句子。教材中可供仿写的语言素材数不胜数,学生经过大量的句式仿写训练后,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迁移结构,渗入思维训练
        一篇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文章层次性的东西就是结构了,迁移结构包括段的结构和篇的结构,前者由句子或句群组成,后者由几个段落组成。教材中许多课文段落的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篇章的结构错落有致,富有美感。教学时能够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结构,并进行迁移运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有序性和流畅性,从而对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堪称经典,课文从翠鸟最显眼的红色爪子开始描写,再从上到下依次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最后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写了它的眼睛和嘴巴,还运用了比喻手法让描写更为生动。笔者执教时,在课堂上细致地分析了《翠鸟》第一段的结构,并提供啄木鸟等其他鸟类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显眼到不显眼,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结构写一写其他鸟类的外形特点,课堂创作氛围浓厚,大部分学生通过仿写都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片段,写作兴趣再一次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也进步了许多。
        再如《一只铅笔的梦想》具有很高的篇章结构仿写价值。文章写了铅笔的五个梦想,结构非常清晰,且有多种经典句式可供仿写。教师执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样的句式和结构续写铅笔的第六个,第七个梦想,按照铅笔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又做了什么,这样的顺序来叙述,从而实现结构的迁移训练,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学会写童话故事。文章的结构有许多种,总分、因果、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等,教师找到的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进行段或篇的仿写,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文章时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补白续编,锻炼想象能力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会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这想象的空间就是创作的空间。一个精彩的故事中有时会把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省去不写,对这部分内容的补白也是学生创作的好素材。前者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文体、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并遵循着作者原来的思路进行续写,把自己意犹未尽的感受写出来。后者要求学生深入课文情境,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行对话补白或者省略处补白。
        续写的内容要与原文的写作风格保持一致,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独创性,这就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蜘蛛开店》一课中,蜘蛛还开了什么店?结果怎么样?《坐井观天》中青蛙跳出井来看到了什么?它又会说些什么?《风娃娃》一文,风娃娃听了妈妈的话,又来到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这些内容作者并没有交代,就是等待读者与文本进行互动,创作出一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佳作。无论对话补白,还是文章省略处的补白,都是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之处进行想象和创作。《七颗钻石》中的小女孩做了一个什么梦?《我要的是葫芦》中,看到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些内容都有待学生和老师的开发。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和人物的理解,又训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改变文体,培养文体意识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而改变文体无疑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很好的拓展。改变文体就是在原文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改变文章原来的表达方式进行的再创作。日常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改变文体的方式有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把童话改编为剧本等。通过改写,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策略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容易引发共鸣处写感想,借助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语言训练等。无论如何,把课文作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范本,作为写作训练的范本,教师应当尽力挖掘语言关键点,从别出心裁的句子、匠心独运的段落、理趣相容的篇章,意味深长的省略,以及句式、结构、修辞、文体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训练的语言平台,激发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6 (9).
[2]王荣生.语文课程改革与小学生“双基”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