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查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5月   作者:张英
[导读]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引导,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张英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小学
【摘要】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引导,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字】错误资源;和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5-203-02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很多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资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学生出错”这一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作用。试想,如果学生老是怕说错,并由此而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教学中我在课堂上提倡三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做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2        、正确引导,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的同学之所以学不好,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上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复习课,要求学生把0.2化成百分数。一般的方法是把0.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即可。可当我让小辛同学谈化法时,她却说:“0.2=,十分之……”还没说完,同学们便哄堂大笑。我示意别打断她,“0.2==”。“扑哧”,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也在想:这扯到哪儿去了?可还是耐着性子让她说。“分子分母同乘以20,等于20%。”“哎呀,真了不起!”我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赞同地鼓起掌来。我说:“大家看,小辛同学先运用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接着又一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巧妙地将分数化成了百分数。这些知识她掌握得多么清楚,并且能运用自如,太棒了!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复习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互化的例子,我要向她学习。”教室里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学生情绪激扬,学习效果非常好,一杯“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我有意识地表扬小辛,保护了她的自尊心,增强她的自信心。小辛同学激动得哭了,她说:“从来没有老师这样表扬过我!我回答问题经常被老师打断,被同学们嘲笑,所以一般不敢回答问题,特别害怕出错”。从那以后,小辛同学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回答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同学们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还能大胆地质疑,很好地实现好教学相长。他们的质疑有许多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我深思。


如:刚刚才认识了比,介绍了比值,还没学习求比值的方法,他们就大胆地提出问题:“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有单位怎么求比值?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小数或分数又该怎么求比值呢……”我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同学们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同学们信心十足,在短时间内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课堂效果很好。
        3、换位思考,弄清学生出错原因
        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人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进步的,更正了错误,我们也会感到喜悦。”在教学中,我经常想: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出错呢?如:六年级复习题中有这样一道解决问题:三人坐出租车,行5KM要8元,超出的路程每1KM/1.8元,三人行了20KM,一共用多少钱?这样一道题,全班有一个同学这样做:5×8+20×1.8,我当时很生气,还批评了他。下课后,我与该同学聊天,他告诉我从未坐过出租车,没办法理解5KM要8元钱的意思,没有生活的体验,所以理解上出了错。我很内疚,当面向他道歉,然后我又耐心地给他讲解,让他弄明白。此后,我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尽量把问题情景化。
        4、在学生错误中拓展,彰显教材张力
        学生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纠错,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出现某方面错误时,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那是属于复习巩固或新一轮学生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它将成为新学习的教学资源。我在教学分数乘除法时就获得过这样的体验:“鸡有30只,鸭比鸡多1/3,鸭有多少只?”不少学生凭经验列出:30+1/3。怎么让学生明白错了呢?暂时回避它,给出另一个问题:“有3棵树,4条小狗,一共多少?”学生迅速回答:“7。”我接着问:“7什么?7棵还是7条?”大家面面相觑。通过讨论发现:同一类事物才可以加减。回头看原题:30是一个数量,1/3则是一个分率,不能加,又怎么办呢?我又出示一题:“小华有10元,小明有7角,小华比小明多多少?”学生自然明白:先统一单位,10元=100角,100-7=93角。再回头来看原题:我们又如何统一30只和1/3呢?先将分率转化为量: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弄明白是谁的1/3,哦,是鸡的1/3。鸡的1/3是什么?从线段图上发现是鸡比鸭多的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来求出多的量。就在这样的纠错中生发了新的教学资源。期末复习时也有类似的题出现:“有两桶油,各自都是5千克,一桶用了1/3,另一桶用了1/3千克,各剩多少千克?”这同样需要统一单位后解决。
        由此联想到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也需要统一单位。例如:“今年的收成大豆150千克,小麦225千克,大豆与小麦比为2:3,问:大豆是小麦的几分之几?”多数学生会用150÷225=2/3。教师启发:还有别的方法吗?能干的同学会用2÷3=2/3。个别同学先求大豆占总量的2/5,小麦占总量的3/5,然后2/5÷3/5=2:3。三种不同的解法,却是一样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可以是量除以量,也可以是份数除以份数,还可以是分率除以分率。所以,学生出错并不是坏事,它为教材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为教师开辟了更多展示的舞台,让课堂教学更加异彩纷呈!
        5、学生的错误带给老师的启示
        例如:我讲了圆周长和圆面积后,学生经常出错,我就在反思,原因在哪里?发现同学们对这两个概念没有分清,如图:一个正方形里面画了两个最大的的半圆,这两个半圆涂上阴影,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我先让学生说出这个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勾画出阴影部分的周长。边画边说,两个直径相同的半圆周长合起来就是这个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求面积时就用手去摸平面,边摸边说,这是两个直径相等的半圆面积合成一个整圆面积,就是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样训练学生真有效果!其实是学生的错误帮了我的忙,给了我启示。以后遇到求周长和面积都采用这个方法,结果是屡试不爽。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我感谢学生的错误,它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历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出错,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