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6月   作者:吴家荣
[导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高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养成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向的指引,增加教学评价中学生创新实践等活动,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吴家荣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  云南  昆明  650216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倡导高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养成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向的指引,增加教学评价中学生创新实践等活动,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性  学习方式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6-024-0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让学生有充分智力投入到课堂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活动,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有助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科的探究性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方式,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是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开展教学的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堂环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之初教师就要起好主导作用,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及问题,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是怎么走向死亡的?”要求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探究心得。学生探究中感悟到这个问题要总揽了课文的全局,且要探究深透,还得凭借其他材料才能回答得清楚。抓住问题层层推进,集中了学生的思考注意力,不仅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效果较好。
        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质疑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学习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直接讲给学生,效果会截然不同。
        四、养成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只要重视“问题辨析”这一重要环节,效果就有质的不同。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答错了,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辨析,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如何改正。这么做虽然会耗费一定时间,但强化了问题辨析。例如教《藤野先生》时,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鲁迅为什么如此崇敬藤野先生?”我引导学生从鲁迅当时的处境来思考,深化了认识:鲁迅在仙台时,时时受到歧视及不公正的对待,藤野先生则给予了公正与平等,没有歧视,因此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探究性的问题辨析比讲授式的问题解答显然效果要好得多。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更深层的理解,学生学会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性,这些正是探究性学习应有的素质。可见,学生要做到深入的探究性学习,那就不可缺少“问题辨析”这一环节。
        五、注重学生思维方向的指引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思维的一种强化训练。即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摒劣势弃思维,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反向思维,进行全过程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善于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从事物中发现问题。例如对苏轼《石钟山记》中的关键句“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进行讨论。得出两种思维倾向:一种是提出质疑,进行求异思维。认为用不着亲自去“耳闻目见”,表面上看,这是求异思维的表现,很有道理。其实苏轼说的是“臆断其有无”,对这句话无需“求异”;第二种是指引学生紧扣“耳闻目见”这一观点进行聚合思维。学生对“耳闻目见”的时空条件有了认识,理解了作者的不同观点。不断实践探究,通过这样的深入讨论,学生的思维得以正确指引,对问题的认识也得以深化。这样的探究启发了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问,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聚合、反向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增加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创新实践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推动有很大作用。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增加学生创新实践。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才会重视这种学习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来开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备课。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课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出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学生走上讲台时,会以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总之,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地激起问题分析,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求证,提高质疑、推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探究性读教学研究》安微帅范大学
[3]《浅析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考试周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