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材”变为“学材”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6月   作者:杨俊陶
[导读] 2017年苏教版科学教材进行了调整。内容、顺序有了变动,使教材更加贴合学情,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调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主要以新苏教版《推和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变为“学材”。

杨俊陶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2017年苏教版科学教材进行了调整。内容、顺序有了变动,使教材更加贴合学情,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调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主要以新苏教版《推和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变为“学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推和拉;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6-011-0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专家为了让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需求,以及从培育科学素养的视角,对小学科学教材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整。此次苏教版科学教材的改编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以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但如何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仍然需要我们积极探求。本文以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一课为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得教材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学,真正做到让学习真发生。
        一、贴近生活,调整教材顺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要让学生学得好,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补充、重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要将一节课的内容置于整个单元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即紧扣单元目标、指向大概念。实践中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的内涵与特点,根据单元模块的内容、架构,仔细揣摩单节课学习内容与整个单元的脉络关系。
        二年级上册《推和拉》是《力》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有《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三课。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能够通过一些动作感受到力的存在。推和拉这两个动作就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力的存在。因此,《推和拉》这一课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物体运动以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在接受新事物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先演绎后归纳,这既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逻辑规律,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目的在于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背景,让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推和拉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可能并不会与力结合在一起思考。因此,如果让学生有亲身感受的经历,或许会更能体会到动作中含有力。教材中先后出示动物在做推和拉,小女孩和工人的动作,机械的动作图片。这三类图片都包含着推或者拉的动作。教学时,笔者在图片出示的顺序上做了调整,之所以将小女孩拉书包和工人推车的图片最先出示,是因为校园里常常能够看见学生带着拉杆书包上学,平常学生和家长购物也会推着购物车,学生有着亲身体验,先出示这两张图片,学生最能体会到图中的动作是推还是拉,加深对于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的感知。然后再出示动物图片和机械图片,让学习从生活经验出发,由近及远,切实感受到科学学习就蕴含在生活中。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拓展体验,深化实践感知
        教材在安排时出示两幅画。一幅是小男孩开、关门的图,另一幅是小女孩在推拉抽屉的照片。这两幅图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回忆起动作的感受。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所见即所得的感受会更加强烈,因此,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门和抽屉,进行演示。无需刻意,随手演示,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推和拉的存在,与此同时,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推和拉的范例,那么学生在后面学习推和拉的时候就能有所感受,知道在这一动作过程中用到了力,并且这个力使得物体动起来。
        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增加奖励小环节。在《推和拉》这一课中,可以奖励学生一枚神器——注射器。看似与课题毫无关联、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些距离的物品,却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为什么要奖励大家注射器呢?”“这个注射器蕴含了哪些知识呢?”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再让学生自己玩一玩手中的“神器”,让学生切身体验“推和拉”。教师的小奖品成了学生探究的对象,让体验活动层层递进,又感受到生活处处存在推和拉,学习效果水到渠成。
        三、突出重点,营造探究氛围
        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基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科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小学科学学习内容进行年级的划分,教材编写者或担心知识的遗漏,因此可能会安排较多的探究活动,这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紧的问题产生。就现行苏教版的科学教材,有些探究活动并没有列明具体探究步骤,给了教师们极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可以删繁就简,一方面可以适当补充,让教材为教师所教,为学生所学。
        在《推和拉》这一课中,教材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拉力器,让学生意识到推和拉都是需要用力的。教材中安排学生使用拉力器进行拉力大比拼,但是并没有说明让学生怎样使用。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的过程不该都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拉力大比拼,学生会很投入,但是会导致课堂的无序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目的、了解探究内容,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真实感受拉力的大小。虽然拉力大比拼会花费较长时间,但是能营造出浓厚的探究氛围,激励学生学习、体验、表达。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不能追求面面俱到,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详略得当。在“拉力大比拼”之后教材上安排了一个“推力大比拼。”推力大比拼是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和表格进行对比,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从数字的角度去感知推力也是有大小的。这一课堂活动,学生只能从数字感受到火箭升空似乎需要推力,并且数字的后面还有一个力的单位。为了避免本节课偏离教学重难点,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N”是力的单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方式完善对于力的知识的学习补充,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教材中简洁明了的表格,并轻松地比较大小,利用数字排序方式,让课堂时间更加合理的使用到其他环节上。又如拔河体验,可以让学生用视频的方式观看,以往经历过的班级拔河比赛,回忆感受生活中的推和拉。
        小学科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学资源,深度解读教材,在单元大背景下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抓住核心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