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对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45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均对其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对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患侧瞬目反射波幅R1、R2、R2’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MAP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 A 型肉毒毒素能有效改善患者瞬目反射状况,具有较好实践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脑干;神经功能
偏侧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不自主阵挛性抽动,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暂时后永久性后遗症,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开始表现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时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患者自身不能控制,若情绪过于紧张、过度疲劳可使病情加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针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值得注意的为药物治疗中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因此,选取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保障治疗效果前提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不适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我院患者应用到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为探讨其对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45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45例患者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36~73岁,平均(53.54±3.08)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65±1.65)年,痉挛部位:左侧26例、右侧19例,肌肉痉挛程度:Ⅰ级7例、Ⅱ级14例、Ⅲ16例、Ⅳ级8例。
1.2 方法
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测。
电生理检测:应用型号为Keypoint4型的肌电图仪,治疗前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使其眼睛微闭,进行表面电极刺激与记录。于患者眶上切迹进行两侧眶上神经刺激,于患者双侧眼轮匝一并记录,手背接地,对双侧诱发肌电分别记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R1、R2、R2’波幅变化情况。
治疗方法。对45例患者均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采取A型肉毒毒素干粉制剂(生产厂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规格:100U/amp、25U/ng)在-20摄氏度环境中保存,使用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A型肉毒毒素干粉制剂进行稀释,浓度为40U/mL。依据患者具体症状与发病部位进行注射位点与剂量确定。眼轮匝肌共五位点:上、下睑内的1/3,外1/3距患者睑缘约3cm处、距外眦1cmm的颞侧言论匝肌皮下每个位点2~2.5U;降眉间肌:一侧1点,每个位点约2.5~5U;颞大肌一侧1~2点,每个位点2U;笑肌:一侧1点,每个位点2U;口轮匝肌,每侧1~4点,每点2U;降口肌:每侧1点,每点2U;提上唇肌,一侧1点,每点2U,针对痉挛面积较大者,可在颈阔肌、鼻肌、前额肌等位点,可进行10~15位点注射,总剂量一般为40~60U。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波幅。治疗前,先应用电生理检测,面神经电图进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检测、应用瞬目反射进行波幅测定。同侧刺激记录至潜伏10ms的波形为R1、双侧刺激记录至潜伏30ms为波形R2与R2’,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再行上述方法进行检测。
(2)观察治疗前后CMAP。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波幅比较
治疗后患者患侧瞬目反射波幅R1、R2、R2’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偏侧面肌痉挛最为常见表现即为患者阵发性半侧面肌发生不由自主的抽动,其发病原因为患者面神经被血管压迫,诱发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异常兴奋。临床针对其治疗常选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大多效果欠佳,而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大,费用高,且术后易复发,因此,探索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常见治疗手段[1]。
本次研究,对我院患者应用到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其本质为神经毒素,在缓解痉挛中占有重要作用[2]。对其进一步分析,A型肉毒毒素是厌氧梭形芽胞菌属,为肉毒梭菌分泌的蛋白质毒素,经局部注射后,可在肌肉中弥散,直接作用患者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阻断钙离子内流,阻止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松弛持续收缩肌纤维,改善患者面肌痉挛,且这一作用能较长时间在人体中发挥作用,随着患者新神经末梢发芽与运动终止板功能连结,患者神经传导与肌肉活动会得到显著改善。观察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瞬目反射波幅(较为敏感与稳定的脑干功能评定指标)情况发现,其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说明用药后患者脑干神经元兴奋性显著降低,对缓解面肌痉挛症状有积极作用。再观察患者CMAP,其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可知肉毒毒素抑制了患者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进一步释放,对神经肌肉接头终板电位产生了阻滞作用,从而降低了兴奋肌纤维数量,降低面神经周围支兴奋度,达到改善患者面部神经痉挛症状目的。
综上,同 A 型肉毒毒素能有效改善患者瞬目反射状况,具有较好实践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立权.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J].人人健康,2018(9):47-47.
[2]倪彬婷,李力群A型肉毒毒素治疗下面部松弛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12):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