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术后置管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余涛
[导读] 由于疾病的需要对于手术后病人进行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置管的作用也可能不同。
余涛
(巴中市通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6700)
由于疾病的需要对于手术后病人进行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置管的作用也可能不同。但不同的置管都有着各自的护理方法。
一、深静脉穿刺置管。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重症监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置管方法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要点是什么?
1、置管后的一般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创伤手术。穿刺器械、术后导尿管系统均与大气相连接。外部细菌均可通过输入病人体内的液体或营养液感染患者。所以在血液或营养液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无菌操作。
(1)在患者接受手术后的一天内要观察这款肌肤皮肤情况,如有无皮下气肿或肿胀现象发生。对于插入导管局部皮肤术后两天内每天进行一次换药。两天后换药频率延长至三到七天一次,在换药时,同时观察置管是否松动,导管是否发生折叠,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
(2)如果需要将导管上的敷帖物取下时,要注意沿着导管方向由下向上取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导管松动或被拔出。在取敷贴物时,还应观察导管附近皮肤有无分泌物渗出,出血等。同时检查导管是否出现位移或弯折。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消毒后的皮肤在涂胶前要晾干,否则会影响敷帖物与皮肤之间的粘连。
(3)在患者日常生活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敷帖物的粘度。例如导管周围皮肤出汗、被水浸湿等。同时如果在睡觉或脱衣服时不注意对导管进行保护,就很容易导致导管出现折叠或松动。因此,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敷贴物粘度降低,都应及时更换敷贴物,在更换时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二、其他几种常见的置管护理方法。
1、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
(1)置管后第1天,用无菌小方纱布压住病人皮肤,贴上3M无菌敷料膜,用胶带固定于患者皮肤上,大约位置据穿刺点4.8厘米左右。
(2)穿刺完成之后,在置管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消毒,预防穿刺部位皮肤出现感染。透明敷料比棉敷料更有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
(3)需要注意的是3M辅料膜不能长期使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定期更换。在更换过程中,由于辅料膜的粘性作用,如果不注意取下辅料膜的方向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导管松动,所以一般来说,要求延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慢慢将辅料膜撕下。
(4)术后置管之后,可用25%的碘化银以置管穿刺点为中心,对局部皮肤进行杀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棉球擦拭范围要大于辅料膜的直径,一般要求连续擦拭三次,然后以穿刺点为中心贴上3M辅料膜。手术完之后的两天内每天更换一次3M辅料膜。
(5)注意在给患者进行输液前,都要对导管首先进行处理,一般是采用10毫升的生理盐水清洗导管。如果在拔出过程中能看到小血栓,则不能将其推入。有些病人如输液不畅,血液不畅,可用20毫升肝素稀释液(25U/ml)作冲洗管密封。尿激酶溶栓可用于有阻塞导管倾向的患者。

(7)在一些脑出血患者中,由于频繁呕吐、咳嗽和打嗝,胸压升高,导管内出现血液回流。如果在导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导管内血液会出现凝血作用,从而堵塞导管。如果出现堵塞导管情况,立即用20毫升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不要用力清洗,慢慢向前推,然后向后拉,直到没有障碍物为止。
(8)在正常输液过程中,尤其是向患者输入血液制品、药物或粘度较高的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试管,不得在最后一次输注时放置。要避免液体排空,注意连接严密牢固,预防导管出现松动情况。
(9)在患者出院之后,若是患者在五天内没有通过导管向体内输液,如需再使用时,应先到医院对导管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导管。在对导管进行清洗过程中,首先需要用生理盐水对管腔进行简单的冲洗,一般需要10到20毫升的生理盐水,然后用10.9%ns100+肝素钠,并抽5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闭导管
2、腹腔引流管护理。
(1)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各种病人的不同情况,可能会在病人的腹腔内放置一根或多根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必须准确辨别,按名称或功能标记,并与引流袋连接。必须正确固定,以防止变形、压缩和折叠
(2)连接排水管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开水时,要注意排水管的水平,放置要低于穿刺部位水平面,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已经排出的腹腔内积水逆向回流到腹腔内,对腹腔造成感染,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导管的通畅。排水管表现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液体排出,可在每30分钟对排水管进行一次挤压,帮助排水管恢复通畅。如果仍然没有液体流出,应考虑更换排水管。
(3)同时,还需要对流出液体的数量、性质、颜色等重要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引流液正常表现为淡红色、黄色、透明液体,每日0-100ml。如果引流液的排出量每小时大于50毫升,且长时间引流液颜色呈现出红色或者是颜色混浊等等都属于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如果需要负压排水,应调整所需的负压并保持负压。采用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KPa,可缩小腹腔空间,清除积液。
(5)应严密观察止血。可用凡士林纱布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患者出血情况相对得到控制,可在一到三天内将凡士林纱布取出,或换上新纱布重新填充。如果在2-3天内不能取出腹腔引流管,那么应定期将腹腔引流管进行适当的转动,主要是因为引流管长期与周围皮肤接触,可能出现粘连等继发性损伤,一般转动的周期是两到三天转动一次。
3、胃管置管用途
常用于胃肠道手术准备、肠梗阻、昏迷及脑损伤患者。由于适应证和功能的不同,20号胃管一般用于成人普通肠道手术。肠梗阻患者应选用22号厚胃管,并保持胃管通畅。
护理要点
(1)放置胃管时,动作要轻柔。按压前要做好讲解工作,争取病人的配合,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如有必要,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可口服10毫升石蜡油润滑食管,方便手术,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2)记录胃管插入深度并正确固定装置
(3)如果胃肠减压时胃管堵塞,可用温开水进行冲洗。
(4)胃肠道手术时,胃管不能随意上下调整。
(5)在每根胃管前,应吸出胃液,观察病人的消化情况。鼻饲结束后,应倒入温开水10-20毫升,防止食物残渣留在胃管内。
(6)胃肠减压时,一般禁止饮食和饮水。药物如果是片剂,且如果片剂太大,应将其碾碎后拌入水中服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