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莫玉芝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现代各种突发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由突发事故所导致的骨折在近年来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大多数骨科患者中都容易受到自身肢体功能的影响,而出现明显运动障碍[1]。
莫玉芝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现代各种突发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由突发事故所导致的骨折在近年来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大多数骨科患者中都容易受到自身肢体功能的影响,而出现明显运动障碍[1]。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成后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有效康复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状况。本次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接治的骨科创伤患者的基本数据,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获得不错的成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伤口感染;应用价值 
  在骨科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中, 手术治疗为其中之一。该治疗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疾病情况, 但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伤口感染等现象, 对其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选取本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 旨在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从本院伤口护理中心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接收的各类伤口风险患者中选择72例纳为研究样本,并依照其就诊号尾数的奇偶性随机划分为一般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其中,一般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为22:14;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5.28±10.23)岁;风险类型:敷料过敏3例,伤口出血10例,伤口疼痛20例,其他为3例。试验组患者的男女性比例为21:15;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5.25±10.22)岁;风险类型:辅料过敏4例,伤口出血11例,伤口疼痛19例,其他为2例。就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数据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予以一般组患者常规性伤口护理(如及时更换敷料等),并在此基础上特别成立伤口风险护理管理小组(由2名外科主治医师与2名护师以及1名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对试验组患者开展伤口护理风险预案护理管理模式:首先,充分结合伤口护理中的可能性风险问题进行深入性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预案(①伤口疼痛护理预案;②伤口出血护理预案;③伤口感染护理预案;④敷料过敏护理预案
;⑤久治不愈型伤口护理预案);其次,根据所制定的伤口护理风险预案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严格培训;最后: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伤口护理风险预案,尽可能地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 
  1.3观察指标 
  由临床观察小组客观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患者非常满意相关护理措施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十分认可;患者对相关护理措施持基本满意态度且需经耐心劝说后愿意配合治疗为基本认可;患者对治疗措施完全排斥为不认可[2])。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深入分析研究数据,运用(t)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对比计数资料,若结果显示P<0.05,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 VAS 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病人护理前 VAS 疼痛评分均较高(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 VAS 疼痛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 < 0.05)。 
 3讨论 
  交通发展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骨外伤患者越来越多。分析得出,骨骼外层存在丰富血管及肌肉组织,若发生骨外伤,伤口难以处理,治疗期间,并发症诸多,可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对于骨科患者伤口来说,受伤部位不同,程度不同,临床特点则不同,因此,临床需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及有效护理,目的是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恢复。 
  分析得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采用基础护理,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要,因此临床提出了护理干预,效果获得了显著提升。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新型护理措施,核心是患者,具有综合性、规范性及科学性,由于患者接受手术复位或者手法复位,不良情绪严重,心理压力增加,从而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因此,护士需为患者采取积极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树立乐观心态及积极面对疾病,促使患者治疗顺利开展,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另外,由于骨科患者手术种类诸多,围手术期中,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手术室作为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需重点预防手术伤口感染,了解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具体伤口感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对应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术前,做好患者皮肤干预,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严格监测患者基础疾病,对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耐受,做好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工作,利用脱毛膏处理毛发影响手术部位,促使伤口感染率降低。术中,检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纠正患者毛发去除不良情况,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术后,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做好患者心理安慰工作,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为患者提供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手术器械管理及干预,保障患者所处环境干净卫生、安静舒适,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确保患者体位正确,避免假体脱位。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告知患者需注意的事项,促进患者伤口尽快愈合。 
参考文献: 
  [1] 吴艳平.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1):167-169. 
  [2] 文建英,何静,李海燕,田民.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421+182. 
  [3] 曲琦,崔云,宋洁.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08-209. 
  [4]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05):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