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华莹
[导读] 探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
华莹
 
     (河北省秦皇岛市瑞格口腔;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施以常规口腔修复治疗与正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正畸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应用
引言
如今,因为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刷牙习惯以及肠道疾病等,患有口腔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提高。不断出现的各种口腔问题,既对牙齿美观性造成了影响,也影响到了语言表达,极大的干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口腔修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探究分析口腔修复最优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畸治疗主要作用在于对上下颌骨以及牙齿间的非正常结构进行恢复和调节。近年来我院将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中,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X线摄影检查,检查报告数据满足口腔修复治疗的指征,积极配合治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患有牙周炎、牙龈炎、合并肝肾、心脏严重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6.12±3.05)岁;发病类型:牙体缺失6,邻牙倾斜17例,对合牙伸长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5.23±3.04)岁;发病类型:牙体缺失8例,邻牙倾斜16例,对合牙伸长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治疗方法
以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后广泛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基于患者临床症状实施安装活动义齿、固定桥、种植牙等方法。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辅助正畸治疗,具体包括:(1)清洁患者口腔,并对患者颞颌关节和牙槽骨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术前所拍的各种片子(头颅侧位片、根尖片以及全景片)了解其实际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2)针对邻牙倾斜、牙体缺失后对合牙体伸长,通过方丝弓矫治技术调整畸形牙齿,第一步利用镍钛丝对牙齿进行排列,合并辅助牵引矫正,再借助方丝对患者颌关系做出调整,纠正关节紊乱问题。(3)对于因后牙缺失导致前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先将牙列排齐整平,完成中线位置纠正,集中关闭散在间隙,最大程度使间隙集中在缺牙区,从而使烤瓷桥修复、种植修复得以顺利实施;对于双侧侧切牙存在缺失患者,应该对中线进行调整,使间隙集中于侧切牙位置,保证咀嚼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牙齿排列整齐,并通过固定烤瓷桥或种植完成修复;针对侧切牙相对较小致使牙列出现间隙的患者,应该对中线进行调整,使间隙宽度得以预留,对双侧同名牙的间隙进行调整,保证双侧对称,通过固定烤瓷冠、贴面修复、树脂修复等方法进行修复。完成正畸治疗之后,应该以牙槽骨、余留牙列的间隙以及邻牙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同时行固定粘接。
1.3临床疗效评定
若患者牙周、口腔等相关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在不影响美观的基础上保证患者牙周间隙正常,咬合关系未有异常,修复体符合生理形态,患者满意度高则视为显效;若患者牙周、口腔等临床症状相较于治疗,有明显好转,牙周间隙有一定缩小,咬合功能好转,患者比较满意则视为有效;无效则患者口腔症状未有任何改善。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口腔修复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患者是否出现咬合太高、无咬合接触、食物嵌塞等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相比于对照组(73.3%)更高(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口腔修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40%)(P<0.05),其中观察组仅有1例食物嵌塞与2例无咬合接触,而对照组患者中食物嵌塞8例、无咬合接触3例、咬合抬高1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口腔修复又称为镶牙,为口腔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与分支。口腔修复主要针对牙体缺失、牙体缺损后治疗工作,比如:全冠、嵌体、种植等,也包括通过人工修复材料对颌面组织缺损、颞下颌关节病及牙周病的治疗,例如牙周夹板、咬合板等。
常规修复治疗虽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齿排列结构,但其修复美观性不是很理想。正畸治疗主要通过矫治器对牙齿进行作用或利用矫正器消除不良畸力,从而改变牙周组织与颌骨产生的生物力学,促使颌骨与牙周组织出现组织学反应,最终达到纠正错颌畸形目的。在口腔修复前开展正畸治疗,直立倾斜邻牙,压低伸长牙齿,关闭散在间隙,为后期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正畸治疗之后进行的保持维护,也是稳固正畸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是保障患者牙列稳固进行永久修复的重要手段。在临床角度而言,对牙列间隙的治疗应确定患者疾病的诱因,是保证患者治疗有效率的重要措施,而且治疗患者牙列间隙的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的牙列中线以及面中线进行协调统一,保证患者在修复牙列间隙的过程中,面部美观性不会受到影响,以此才能达到正畸治疗的最佳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正畸治疗能够科学调整用力,从而使生理性移动出现在牙齿、牙槽骨以及颌骨,最终达到有效矫治口腔内牙齿畸形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可选择通过一定的矫正装置来处理与调整患者的牙齿、面部骨骼以及颌面肌肉等,让协调效果更加理想,对平衡效果予以矫正,因此临床上需对正畸治疗予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伟.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119-120.
[2]谭太江.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前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名医,2018(12):79.
[3]张子栋.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30.
[4]裴玉霞.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39+47.
[5]王树峰,王磊,孙艳艳,刘宗响.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4):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