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评定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吴柳静
[导读] 对小儿高热惊厥,施以中医护理,探讨效果。
吴柳静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
【摘  要】:目的  对小儿高热惊厥,施以中医护理,探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2月期间,纳入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共88例,均分两组:C组、Z组,C组(44例)予常规护理,Z组(44例)予中医护理,行对照分析,观察症状消退时间、护理效果。结果  在发热、惊厥消退时间方面,Z组短于C组,差异显著(P<0.05);在复发次数方面,Z组少于C组,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效果方面,Z组优于C组(95.45% vs 79.5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施以中医护理,能促进症状消退,减少复发,收获优异护理效果。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中医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FC),多见于儿童危重症(2%~8%),同时伴高热、抽动、意识失常、呼吸困难等。本病危害极重,损伤记忆力,可诱发智力缺损、脑损害,且不可逆[1]。抢救为本病首要任务,而护理也尤为关键,目前并无理想施护方案[2]。于救护期间,施以中医护理,可疏风祛邪,本文以对照分析法,探讨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12月,纳入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共88例,均分两组:C组、Z组,C组(44例):男女:24:20,年龄(3.29±0.76)岁;温度(39.57±0.84)℃;病因:上感、肺炎、腹泻:15、19、10例。Z组(44例):男女:25:19,年龄(3.31±0.74)岁;温度(39.62±0.87)℃;病因:上感、肺炎、腹泻:17、18、9例。C组、Z组基线数据相近(P>0.05),可比。本次研究前,申报伦理委员会获批通过。
入组标准:①病历、病史完整;②<7岁;③家长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②哭闹严重;③伴先天疾病。
1.2方法
C组:常规护理。依照医嘱护理操作,清理口腔异物;予以气道干预;规范用药;,记录体温、惊厥发作情况;监测、评估病情,如见异常,即刻反馈给医生;常规打扫、消毒;每日通风、换气。
Z组:中医护理。①穴位按压:取穴(太冲、印堂、水沟、合谷),施以指法、揉法,80次。②针灸:取穴(人中、合谷、涌泉、内关),施以针刺,不留针。③刮痧:取穴(背腧穴),刮痧,至起痧为止。④放血:取穴(耳尖、八风、大椎),针刺出血,以排邪气。⑤辩证施护:对便秘,施以灌肠;对肺热,施以推拿,清肺经;对痰黄,炖雪梨,口服;对寒证者,予以热食,限制生冷;对热证者,予以清淡食物、瓜果;情绪低迷者,以游戏、玩偶吸引。
均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
记录症状消退时间,并统计复发次数(1个月内),行对照分析。主要症状为:发热、惊厥。
评价护理效果[3]:a显效:症状基本消失;b有效:症状改善;c无效:未见改善。总有效率=(a+b)/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系统,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变量行t检验,否则秩和检验;检验水平=0.05。
2.结果
2.1症状消退时间、复发对比
在发热、惊厥消退时间方面,Z组短于C组,差异显著(P<0.05);在复发次数方面,Z组少于C组,差异显著(P<0.05)。(表1)
 
3.讨论
快速控制高热、惊厥,为FC救治、护理关键,否则,可导致不可逆恶性结局。本病中,西医护理为基础,以医嘱为中心,重在辅助落实医嘱,无主动性,起效慢,患儿发热、惊厥消退时间久;且未改善病机,故多有频繁复发,护理效果不佳。C组接受常规护理,予以口腔、气道管理,并监测、评估病情,常规打扫、消毒,为医生提供相关信息,有一定成效,但不理想,症状消退慢,复发多,且护理有效率低(79.55%)。故,应继续优化护理,优化效果,促进病情控制。
小儿FC,可归为中医“急惊风”,西医抢救同时,应优化护理,促进降温、止惊。中医施护,可优化症状控制,并基于病机优化组织代谢。中医资料显示,本病之机系外邪入体,病源在心、肝,对相关腧穴予以护理,疏风祛邪,优化脏器,可控制病机,促进治疗[4]。本次对Z组患儿,施以中医护理,予以穴位按压、针灸、刮痧、放血,疏通脉络,将外邪祛除体外,使上火下降,开窍护脑,实现热退惊止,并优化脏腑、经络,减弱病机,减少复发。另外,施以辩证处理,针对患儿差异化表现,予以个性化干预,契合中医辩证理论,可消除各种不适,强化护理效果。Z组患儿护理后,发热、惊厥消退时间短,复发少,各数据均低于C组,(P<0.05);而护理综合效果优异,有效率95.45%,优于C组,(P<0.05)。证实,对小儿FC,施以中医护理,在症状改善、抑制复发、综合效果方面均具优势。
综上,对于小儿FC,施以穴位按压、针灸、刮痧、放血、辩证施护等中医护理方法,发热、惊厥消退快,再次复发少,综合效果好,具备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晶.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9):45-46.
[2]孟瑜.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14):165-167.
[3]辛英.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探讨及门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231-232.
[4]何荣荣.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z1):275-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