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肖丽芬
[导读] 分析个性化护理运用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实践。
肖丽芬
(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赣州341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运用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实验组(41例)和普通组(41例)。普通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护理发现,相较于普通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以看出,儿科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减住院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可以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儿科患者;运用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于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儿科患者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独特,自身的独立性偏差,很多独生子女匮乏忍耐性,非常恐惧诊治阶段中的疼痛感,治疗依从性较差,总体治疗难度大,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健全儿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1]。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升诊治总体疗效,加快患儿早期康复,节约医疗成本,个性化护理方法在临床中不断普及。本文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实验组(41例)和普通组(41例)。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0∶11,年龄处于2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0.1)岁;普通组男女比例为28∶13,年龄处于3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0.3)岁。根据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均没有明显不同(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0-12岁;②疾病诊断明确。(2)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严重疾病史;精神障碍以及视听障碍者。
1.2方法
      普通组采取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详细的记录患者身体指标参数情况。
     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来看,首先就是入院护理,患儿在儿科候诊大厅内,医护人员可以专门开设游戏区域,通过玩游戏以及讲故事的形式,扩散患儿的注意力。患儿患者家属办理好住院手续后,护理人员引导患儿进入住院病房,在通往儿科病房的走廊中可以张贴不同类型的动画以及宣传画,使患儿感觉非常舒适以及轻松。其次就是心理护理,差异化年龄的患儿心理特点也各有分别,心理需求也具有差异化,需要从患儿自身的情况入手,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高,因此容易感觉紧张以及焦躁不安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充分的熟悉患儿的性格特点,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同患儿的沟通和联系,让患儿更快的适应住院环境,降低不良情绪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儿情绪状态, 利用微笑、照顾以及爱抚患儿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儿非常多的鼓励以及肯定,配合治疗时,对患儿进行赞扬,适当可以进行奖励,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让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实施治疗[2]。
然后就是饮食护理,不断合理调节日常饮食,均衡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譬如豆类,蔬菜等。从患儿自身的体重,营养状况等入手,计算摄取热量标准,规划饮食计划,使得营养均衡。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版本,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t检测;检验使用χ2;数据分析P值如果小于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发现,相较于普通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和表二。
 
 
3.讨论
     儿科疾病自身具有发病急,变化较快,另外儿童体质较弱,喜欢好动,没有主动积极配合,这种情形不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容易在诊治阶段中出现不良事件,引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当前我国独生子女非常多,其主要特点就是忍耐性差、 惧怕疼痛等问题,让儿科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必须尽快规范以及健全[3]。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护理发现,相较于普通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结论,儿科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减住院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可以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4-5]。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 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6):99-101.
[2] 赵柳静.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9).
[3] 朱红玉.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5):113-114.
[4] 杜中娥, 赵岩. 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8(4).
[5] 周宁宁.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使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5):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