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姜晨曦
[导读] 分析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对改善其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价值。
姜晨曦
( 南京医科大学 2017级康复治疗学2班;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对改善其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于术后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同期观察组则改为术后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74%,对照组84.21%,且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2.63%,对照组18.42%,且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可改善其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价值;康复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高发的骨科疾病,特别是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这与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情况有关。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多采取外科手术方案治疗,虽可取得较优的临床疗效,然而受到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使得术后的康复进程相对缓慢,且容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因此还需加强术后的科学康复训练[1]。本文将着重探究通过运用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价值。
1资料、方法
1.1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某院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例,以其术后康复训练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组,38例):性别比,男∶女=18∶20;手术时年龄43~78岁,均值(59.6±0.3)岁。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38例):性别比,男∶女=21∶17;手术时年龄42~79岁,均值(58.7±0.5)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即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体位、呼吸、引流和皮肤等护理,指导患者首先由简单的肢体被动运动开始,例如关节屈伸训练和按摩患肢等,同时鼓励患者及早进行适量的离床活动;同期观察组则改为术后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手术后第1日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和足趾的背屈与背伸练习,保持肌肉紧度持续5~10s,每天练习3次;(2)手术后2~3天内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以及臀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膝关节的屈曲练习与踝关节屈伸练习,每天练习3~5次,每次持续时间5~10分钟;(3)手术后4~7日内引导患者开展直腿抬伸和抬臀等练习,各个动作需保持3~5秒,以20次作为一组,每天练习5~6组;(4)手术后第8天直到出院,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抱膝曝触胸训练、站立抬膝训练以及扶拐行走等,每日训练40分钟,并分为2次进行;(5)患者出院前进行。详尽的出院指导,对其恢复状况全面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同时告知患者在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防止发生髋关节脱位,同时出院后每周开展电话随访,详细了解其术后恢复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1.3评估指标
(1)利用Harris功能量表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价,0~100分,优(≥9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50分);(2)统计两组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标准差以(±s)描述,行t、χ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74%,对照组84.21%,且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髋部骨折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多是由于中老年人发生跌倒后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会由于扭转时肌肉剧烈收缩而诱发骨折,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重要器官逐步老化,同时免疫功能逐步衰退造成患者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活动情况并预防各类并发症,然而患者肢体功能术后恢复期间还需要建立在骨折愈合、肌肉和关节正常运动的基础上,所以手术后开展科学的功能训练,对于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3]。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能够结合骨折患者术后的耐受度和不同阶段的具体恢复状况,来针对性的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并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加速术后康复。能够结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有利于缓解肢体肿胀和黏连并加速血液循环,可帮助改善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周边发生组织黏连,特别是对于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以及肌肉萎缩等具有重要作用[4]。从本次的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特别是术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积极开展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可加速其术后康复进程并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可改善其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光美,吴燕妮.规范化康复训练及指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0):182-183.
[2]杨敏娟,钱宏,吴洁石.对手术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与康复训练指导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249-250.
[3]李敏,查丽俊,王春红, 等.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9):130-134.
[4]郑四化.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运动康复一体化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191-193.
 
作者简介: 姜晨曦,女,21岁, 南京医科大学2017级学生,所学专业:康复治疗学.曾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见习,在上海市华山医院实习。发表医学论文一篇,科普文章多篇。
通讯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塔汇路209号姜晨曦、陈朋月
电话:18917538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