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李敏
(雅安市人民医院中西医康复医学科;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治未病”思想主要从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来对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进行指导和治疗。针对患者疾病出现的不同原因和诱因,利用中医的药物预防、治疗如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与现代医疗诊断手段如X线检查、CT、MIR和现代物理治疗如微波、高压氧等的结合下来提早发现、提早预防、提早治疗疾病,能够有效地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进展。同时,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能够使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自身作出防护,能促进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疾病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治未病 中西医结合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受到力的作用导致骨小梁结构发生改变或损伤出现的股骨头变形、塌陷等,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功能活动的障碍,甚者还会造成患者瘫痪或终身残疾,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此疾病最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髋关节或大腿附近疼痛。而且此病起病比较隐匿,待患者接受治疗时,就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间,使患者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愈。在笔者对中西医结合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发现,“治未病”思想在此病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治未病”思想的由来
“治未病”思想来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4]。其中提出了三个主要中心,一是未病先防,强调在疾病出现之前做好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已经发生的疾病防止其继续发生发展,提早治疗,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并发症。如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所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治未病”之首便为“防”,从中医学角度而言,养生防病是主要思想,无论是孙思邈的《千金方》还是华佗的五禽戏都提出了养生的观点,养生本意即防病,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治未病”。
2.“治未病”在防治股骨头坏死中的指导作用
2.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先行采取各种预防性工作来避免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在股骨头坏死发生之前,就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强正气,二是防止病邪侵害,虽然患者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具体典型症状,但根据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生活习惯来推测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可能性,然后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除了有遗传因素等的内因外,与创伤、长期饮酒、服用激素和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红斑狼疮等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针对这些病因,我们要及时地发现,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创伤是诱发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骨关节较脆弱的患者,要指导患者避免可能出现的外力撞击,减少负重,尤其是对于年老的患者更要注意潜在的危险,可以遵医嘱服用促进骨和软骨营养和生长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激素类等对骨头有损害的药物。中医理论中,股骨头坏死属于“骨蚀”、“骨痹”的范畴,而此病的病机有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气滞血瘀等方面[2],因此可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补气、祛痰、活血、化瘀的药物来增强患者的正气,抵御疾病的发生。除了药物的使用之外,可以使用传统的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手段来保护股骨头,西医方面可以采取物理疗法如体外震波、高压氧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证候分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防患于未然,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于因基础性疾病而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征兆,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去除根本病因,同时,注意慎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其次,做好饮食指导,多吃含钙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有吸烟饮酒史的要戒烟戒酒。在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平时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运动等。
2.2欲病早治
欲病早治即显示出疾病发生的征兆,及时针对病症进行治疗。对显示出股骨头坏死征兆的患者及时进行现代医学检查,如活检、X线、MRI等。不能因为症状的不明显就疏忽诊断,例如虽然X线检查没有出现明显异常,但是核磁共振已经显示阳性,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漏诊,耽误疾病的最好治疗时机。因此为了防止疾病继续发展,要通过中医的辩证治疗和现代医学的具体诊断来进行对症用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例如平时适量运动、减轻关节负重、行走时注意安全,饮食多样化、宜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等,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在早期轻症阶段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者采取保住股骨头的手术治疗。而在中期或晚期病情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等。因此,“欲病早治”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还会延长患者关节置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即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防止继续发展、传变。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病位比较浅,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使疾病治愈彻底。否则,病情愈来愈重,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疾病的恢复程度。对于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要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展为难以治愈的情况。股骨头坏死一般分为四期,尤其是对于早期关节面受侵害较轻,未出现关节塌陷、严重关节坏死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药物等干预,防止骨关节进一步损害而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在进行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之前要详细掌握该疾病的传变规律,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阻断该病的发展途径。也就是未发生股骨头塌陷的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地治疗方法阻止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和骨关节炎的发生。
2.4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指疾病初愈还未完全恢复至正常健康状态,在这段期间,要防止病情复发。疾病初愈,正气还未完全恢复,邪气有机可乘,因此要在瘥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旧病复发或加剧。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而言,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好健康宣教。例如,在病后要禁食生冷油腻之品,做到戒烟禁酒[1],同时,根据病情适当进行锻炼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患者正气。根据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滥用其他药物等。
3.小结
研究逐渐发现,股骨头坏死已逐渐趋于年轻化,那么“治未病”思想在此病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主要在于对疾病的预防,做到提早诊断、提早治疗、提早康复。通过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来对患者的疾病各个阶段进行提早干预,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思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学振,骆帝,李刚.“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04):270-273.
[2]刘彦宏,宋敏,李泽佳.遵从“治未病”思想探讨股骨头坏死的分期防治策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03):18-20.
[3]袁浩.“治未病”理论在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8(05):2-3.
[4]何海军,陈卫衡.“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股骨头坏死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