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钧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5例病患。对照组(A 组)病患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B组)病患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液中磷的含量,β2- 微球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情况,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患者血液中钙含量的统计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差距不大,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净化方式可以对肾性骨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磷含量,减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清除β2- 微球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高通量血液透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肾性骨病作为一种由于肾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自身对于钙、磷等物质的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造成自身体内出现酸碱不平衡情况,总而导致自身出现骨病。又被称为肾性营养不良症状,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骨折,骨痛,骨变形等情况。其具有病情进展缓慢的特点,因此当患者发现进行就诊的时候,往往已处于病情晚期。【1】治疗措施多维持患者血钙,血磷水平的平衡,从而防止血液中出现其它有毒物质的沉积,因此血液净化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共70例,探讨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肾性骨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5例病患。A组病患中,男性病患20名、女性病患15名;年龄范围为21到76岁,平均年龄为(45.2±16.37)岁;患病时长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时长为(4.12±1.06)年。B组病患中,男性病患22名、女性病患13名;年龄范围为19到77岁,平均年龄为(46.4±15.78)岁;患病时长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9年,平均时长为(4.55±1.45)年。。将以上病患的年龄、性别、情况类型分别按照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得出P大于0.05,△P>0.05,因此即差异不对本次研究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对比具有意义。
1.2纳入标准
病患未接受其它治疗;病患不存在认知障碍;病患基本资料同意使用;所有病患及家属均同意且了解本次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情况下进行研究分析。
1.3排除病例
排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排除存在神经功能损害及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神经功能评估的患者。
1.4统计学软件
统计学原件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将有关数据进行输入,从而使用x2检验,使用P作为差异意义数据。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透析液选择双极反渗超纯净水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为(1.5mmol/l),透析液的浓度为(500ml/min)。治疗时间为4小时,期间根据情况为患者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对其他临床病症积极采取对策。
实验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方法,透析液的流量选择800ml/min,血液流速控制为300ml/min。治疗时间为4小时,期间根据情况为患者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对其他临床病症积极采取对策。
2结果
对照组(A组),平均血钙含量治疗前为(2.04±0.06)mmol/l,治疗后为(2.18±0.07)mmol/l(P>0.05);平均血磷含量治疗前为(2.42±0.12)mmol/l,治疗后为(2.24±0.17)mmol/l(P<0.05);平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为(573.74±107.56)pg/ml,治疗后为(552.57±162.55)pg/ml(P<0.05);平均β2- 微球蛋白含量治疗前为(22.94±15.07)mg/l,治疗后为(19.04±5.67)mg/l。(P<0.05)
实验组(B组),平均血钙含量治疗前为(2.07±0.05)mmol/l,治疗后为(2.17±0.07)mmol/l(P>0.05);平均血磷含量治疗前为(2.41±0.11)mmol/l,治疗后为(1.97±0.14)mmol/l(P<0.05);平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为(581.44±108.74)pg/ml,治疗后为(413.23±102.77)pg/ml(P<0.05);平均β2- 微球蛋白含量治疗前为(22.96±15.09)mg/l,治疗后为(17.04±5.66)mg/l。(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上的慢性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出现标志着原发病进入了晚期,由于肾性骨病对于患者的骨骼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引起重视。【2】
在经过科学研究的证实下,我们发现此类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带有低钙血症状或高磷血症状,导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升高,从而导致骨病的加重。【3】因此在治疗中需要采取血液净化,而临床上采取的常规血液透析手段对于中分子物质例如β2- 微球蛋白等的清除效果不佳,因此研究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经过研究发现由此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净化方式可以对肾性骨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磷含量,减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清除β2- 微球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欣, 于黔, 赵素云, et al.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027(021):3898-3900.
【2】白洁.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Ca、P、PTH、ALP、β2-MG[D]. 2015.
【3】崔莉, 林育梅, 钟小芬, et al.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肾性骨病相关因子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1, 032(0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