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581探讨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巨大肠息肉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杨永旭 陈飞
[导读] 探究予以巨大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杨永旭     陈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新疆830000 )
摘要:目的:探究予以巨大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经纳入排除,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我院巨大肠息肉病例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为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前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者应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对比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巨大肠息肉患者实施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可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更快康复,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高频电凝;金属钛夹;巨大肠息肉;应用效果
 
息肉多见于消化内科,其中多数为大肠息肉,是大肠上皮面出现凸起状赘生物,其中巨大肠息肉是指息肉直径大于2cm,其发病初期较为隐匿,但属于癌前病变,因此应给予患者及时诊治,选择合适的 治疗手段,控制病情发展,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检出率逐渐提高,同时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临床巨大肠息肉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优势,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便捷、预后良好等特点[3]。本次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巨大肠息肉病例76例开展项目研究,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经纳入排除,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我院巨大肠息肉病例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为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2-78岁,均值(46.52±9.44)岁;研究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4-80岁,均值(46.76±9.57岁。2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项目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给予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选择合适的切口部位,常规开腹,探查腹腔脏器等情况,分离病灶与周围组织,并将病灶组织游离,切除息肉组织并结扎,关闭腹腔留置引流管。
研究组采取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前灌肠,结肠镜经口进入消化道或经肛门置入大肠,对消化道病变情况进行探查,在内镜的引导下寻找息肉,并将息肉周围水分全部吸干,针对有蒂巨大息肉,在息肉根部0.5-1cm处套扎,直接使用高频电凝刀一次性切除,针对有蒂但较为粗短的息肉,息肉根部使用金属钛夹圈套,在结肠镜下调整位置后给予结扎圈套切除,对于广基息肉或亚蒂息肉,在息肉粘膜下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息肉隆起后使用圈套器套住收紧并拉起,进行电凝处理,逐次分块切除。术后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指导,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日常卧床休息,健康饮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
观察2组并发症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24.0软件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评价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是由肠腔内组织增生而引起的赘生物,巨大大肠息发病率且发生癌变的风险较大,该疾病无特异性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粘液便等,因此应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尽早切除息肉,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
本次研究针对巨大肠息肉患者实施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价值,得出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临床针对巨大肠息肉患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给予治疗,传统开腹手术,为预留手术空间而切口较大,创伤大,特别是针对带蒂大息肉有大血管,术后出血的风险较大,同时增强术后感染的几率。利用胃肠镜引导下实施高频电凝联合金属钛夹切除术,结肠镜可以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对息肉的大小、形态等给予直观的反映,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同时高频电凝术及金属钛夹切除术具有微创、患者损伤小等优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灼热效利用局部高温将息肉中的水分汽化,致使组织蛋白发生变性,然后被切除,整个操作便捷,缩短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出血等并发症几率小,较为安全[4-5]。
综上所述,巨大肠道息肉患者采取肠镜下高频电凝联合金金属钛夹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并发症发生风险小。
参考文献
[1]黄小燕.观察内镜下治疗肠息肉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55.
[2]陈晓旭.巨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6):726-727.
[3]刘秀鹏,吴东海,丁世华,谭永港,郭海建,刘俊,熊鹰.巨大肠息肉8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24-2125.
[4]刘芳.结肠镜下分块分期高频电凝电切巨大肠息肉的护理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9):136+138.
[5]王婷.内镜下息肉治疗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06):1156-1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