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闫敢吴寒冰通讯作者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2117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的AB/PAS染色粘液表型对病理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脱蜡处理,2%的高碘酸钠作用20min,应用Schiff试剂进行染色孵育,苏木素衬染,记录染色结果。结果:400例胃癌患者的Lauren分类如下:肠型257例、弥漫型48例、无法归类AB/PAS(+)83例、AB/PAS(-)12例。胃癌粘液的染色定位方式和组织学类型有直接关系,即使在组织学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也存在多种粘液表型。结论:胃癌的病理分类、分化程度和粘液表型密切相关,AB/PAS然染色粘液表型对于胃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癌;AB/PAS染色;病理学诊断;意义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恶性肿瘤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早期的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鉴于此,分子病理学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及特殊染色技术在现代精准医疗中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技术[1]。AB/PAS最早应用在生物化学领域,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后,开始在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临床生化中应用[2]。AB/PAS染色除了可以显示糖原之外,还能显示软骨、霉菌、色素、基膜、黏液性物质、脑垂体、淀粉样物质等,所以在人体以及实验动物组织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非常广泛。本研究探讨了AB/PAS染色对于胃癌组织学分类以及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研究的400例胃癌患者全部行根治手术治疗,获得病理组织标本,其中男性284例、女性116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7.63±1.15)岁;管状腺癌267例、低分化腺癌85例、印戎细胞癌32例、粘液腺癌10例、乳头状管状腺癌6例。对照组标本来自胃癌患者远离肿瘤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
1.2仪器与试剂
高碘酸钠2g(常规试剂是高碘酸)、活性炭1.5g(常规方法是2g)、偏重亚硫酸钠2g、重蒸馏水、碱性品红1g、1mol/L的盐酸20mL以及Leica切片机。
1.3染色的配置方法
①氧化液的配置:2g的高碘酸钠与200mL的重蒸馏水充分混合均匀,充分溶解,保存在冰箱内。
②Schiff液的配置:煮沸重蒸馏水,静置30~60s,加入碱性品红1g,然后继续煮沸60s,摇晃均匀,使其完全溶解。将溶液自然冷却到50℃,加入1mol/L的盐酸20mL,当温度下降到25℃时,再加入1.5g的偏重亚硫酸钠,摇晃均匀,常温下静置2h,溶液稍微变红。5h后,溶液会变成枯草黄色,把溶液放置在棕色瓶内,避光冷藏12h,然后取出溶液加入1.5g的活性炭,继续静置1h,过滤,保存在0~4℃的冰箱内。
1.4AB/PAS染色方法
用福尔马林固定病理组织,切片厚度3μm,石蜡切片,脱蜡至水。使用1%的过碘酸钠氧化20min(常规染色是用0.5%的过碘酸氧化约10min)。然后用重蒸馏水洗涤2min,共洗3次,Schiff液在40℃的环境下进行孵育反应5min(常规:室温下孵育10~15min),再用自来水彻底冲洗10min(常规:冲洗5min);Gill苏木素(常规:Harris或者Mayer苏木素)对细胞核进行复染,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直到细胞核变为蓝色为止。用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如果试验结果为糖原染色,则需要进行淀粉酶消化对照试验。
2结果
胃癌组织病理学分类和粘液表型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3讨论
AB/PAS染色能够显示组织中的中性黏液物质、寄生虫、糖原、肾小球基膜等。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中,AB/PAS染色能够把组织中的黏多糖类物质染成紫红色,以此来判断肿瘤细胞有无分泌糖原,继而对肿瘤细胞的起源进行判断,还能获得肿瘤细胞是否已经血管浸润等信息[3]。AB/PAS染色过程中,固定液的选择十分重要,取材时要尽量选择小块的新鲜组织,第一时间固定,否则组织内的糖原很容易溶于水,所以固定之前不能用水、生理盐水来漂洗。在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化的实验中,固定组织是关键的步骤之一。资料显示[4]:乙醇性固定液可以很好的保存糖原,但有时也会出现糖原流动至细胞一侧的问题。固定效果最好的是10%的中性福尔马林,但固定时间要在24h以内。3.7%的多聚甲醛在4℃的环境下固定24h能够有效的保留糖原,而且染色非常清晰。多聚甲醛是一种交联固定剂,可以有效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同时还能固定蛋白质,在免疫组化染色中,要想很好的固定组织,唯一有效的便是交联固定剂[5],固定的组织除了适用于AB/PAS染色外,还适用于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4℃的温度下固定,不会让糖原溶解在水中。
综上所述:AB/PAS染色是胃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技术,为了保证病理染色切片质量,要在反复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病理染色切片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李敏,曾玲.PAS联合D-PAS染色法在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12):1399-1400.
[2]钟白玉,徐艳,邓向芬, 等.荧光染色、PAS染色和美蓝染色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的比较[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49-150,154.
[3]吴俊秀,杨磊,王也, 等.1%淀粉酶和人体唾液淀粉酶在肝组织D-PAS染色中的对比[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25(10):726-727.
[4]张雨婷,张子剑,袁悦莹, 等.全自动染色机在PAS染色中的改良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24(2):146-147.
[5]杨伟平,吴文乔,邹宗楷, 等.改良PAS染色法在冷冻切片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3):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