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王金环 刘伟 苏丽娜 宋洋
[导读]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
王金环     刘伟    苏丽娜     宋洋      李东升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12345 心血管风湿免疫科1345 内科2 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心血管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0例(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30例(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组)。所有患者进行24h无创动态血压检查,记录3组动态血压、3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及3组BPV指标。结果:观察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观察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组。3组BPV相关参数比较,3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正常组,24h SSD、24h DSD、nD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的BPV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且昼夜血压节律异常。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
前言
类风湿关节炎引发的心脏病十分多见,且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更加显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存时间要短于普通人群,其中心血管病症导致的死亡比率在60.00%左右[1]。数据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心血管病症的风险率高于普通人,高血压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造成心血管发生的主要因素[2]。针对于此,文章将主要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
1 数据、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7.6~2019.3阶段,本院纳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30例(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组)。
纳入标准:观察组满足2010年中国风湿病学会诊断依据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9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41-82岁,平均(61.49±14.38)岁。
1.2 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测定设备,将袖带绑在左侧上臂,间断自动充气处理,应用振荡法进行24h动态血压测定(ABP),日间(6:00~22:00)间隔半小时和夜晚(22:00到6:00)间隔1小时测定血压。
1.3 观察标准
记录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3],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
其中SBP读数为70-260mmHg;DBP有效读数为40-160mmHg。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记录本次数据,3组动态血压对比、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对比、BPV比较用(均数±标准差)处理,执行t检验。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三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对比
表1结果证实,观察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低于正常组,三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
 
 
3 讨论
当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呈现为逐年提升的趋势,其年龄>60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30.00%左右。因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的并发症多属于隐匿性发展,所以临床反应不显著。有数据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体内出现反复发作的免疫炎性反应,在病情发展中,造成躯体无法进行适度活动。
24小时是近几年发展而来的评定血压变化规律的主要方式,其能够客观的记录出血压的总体状态,同时能够记录24h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常规情况下普通人的血压多呈现为昼夜性的起伏,24h血压变化特征为日间的血压提升,晚间血压降低。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现高外周血管阻力和自主神经障碍,在24小时时间段均容易出现高水平的SBP和DBP。因此在临床中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及早予以动态血压和BPV的测定,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晓倩,江洪耿,许百洁, 等.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25(5):556-560.
[2] 梁丽君,郭忠华,石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适症状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8):1382-1384.
[3]王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5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