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逢
(天津市第二医院;天津300150)
摘要:目的:讨论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全部入选产妇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及自然分娩方式,观察组采取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产妇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属陪伴;导乐镇痛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症
分娩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不仅与产妇的体能、身体条件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也与产妇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密切相关[1]。特别是初产妇,分娩经验及分娩知识均略有欠缺,而且分娩后将面临母亲这一角色转变,因此极易滋生焦躁、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出现产后抑郁症[2]。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60例作为研究样本,着重讨论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全部入选产妇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年龄均数为(32.19±2.93)岁,妊娠时长均数为(39.28±1.21)周;观察组30例,年龄均数为(31.29±2.55)岁,妊娠时长均数为(39.52±1.30)周。入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不存在精神类病症、免疫系统病症、意识交流障碍、脏器器官严重病症等。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及自然分娩方式。观察组采取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具体如下:产前由产妇自行选定一名家属,并由该家属陪同产妇进入待产室。同时创建导乐陪伴小组,组内成员需具备丰富的助产、生产经验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助产士需提前了解产妇的基本信息,向产妇介绍自然分娩的重要性,提升产妇对自然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予以产妇适当的心理干预及自信心培养,以降低产妇自身情绪对分娩进程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产妇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提醒产妇家属分娩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相关事项,帮助产妇家属建立正确的分娩观念。分娩过程中应保持全程陪护,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指征的波动情况,在宫缩间期提醒产妇应增大热量的摄入量,以便维持体力,确保分娩进程顺利进行。通过按摩方式缓解宫缩给产妇造成的疼痛感,并予以产妇支持与鼓励。产后需密切监测产妇各项生命指征的波动情况,指导哺乳及新生儿看护工作,并予以产妇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产妇缓解抑郁等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为抑郁情绪、焦躁情绪。抑郁情绪的评断参考标准为抑郁情绪自评量表[3],评分分值为0-100,评分分值与产妇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焦躁情绪的评断参考标准为焦躁郁情绪自评量表,评分分值为0-100,评分分值与产妇焦躁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率。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护理干预前,对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显著降低(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该病症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产妇的孕期情绪以及内分泌饮食具有紧密的关联性[4]。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增长趋势,对母婴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产后抑郁症产妇的临床表征主要为情绪低落、悲伤多虑、担忧失眠、烦躁不安,严重情况时会悲观绝望,甚至丧失自理能力以及照顾婴儿的能力。调查显示[5],相比于经产妇,初产妇更易罹患产后抑郁症。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分娩方式,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予以产妇细心、全面的分娩指导及心理疏导,提升产妇的舒适度,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使产妇快速适应分娩后的角色转变,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发现,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产妇的降低幅度更大。
综上所述,家属陪伴协同导乐镇痛分娩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佳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产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072-2075.
[2]薛飞扬,王婷婷,冷艳香.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风险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86-87.
[3]姚艳杰.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1):141,154.
[4]石月姣,李凤玲.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产妇临床症状、乳汁分泌、婴儿照顾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2):248-251.
[5]袁频.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2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