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比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邓贤彬 魏桂容
[导读] 血液同人体的诸多器官和组织之间有紧密联系,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调节等,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确保机体各器官与组织正常循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邓贤彬    魏桂容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遂宁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中心卫生院检验科;四川遂宁  629014)
【摘要】 目的 血液同人体的诸多器官和组织之间有紧密联系,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免疫调节等,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确保机体各器官与组织正常循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病人8份血常规检验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待检,采用 Sysmex-500i血球分析仪和EDTA-K2真空采血管进行常规检测,并对两种方式的结果分析和比较。结果 检验血液的采集途径与方式可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可影响疾病诊疗方案的制定,可误导临床预后评估等,为此应重视血常规检验采血方式的选择,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末梢血检测受影响较大检测结果不稳定,静脉血检测受影响较小检测结果稳定、准确性高,可多次重复性检测。因此静脉采血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血常规,静脉血,未稍血,XS-500i血球分析仪,EDTA-K2采血管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取2019年8月至9月本院门诊病人血常规检验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8份,标本均在晨间空腹的状态下采集。男性例数占3例,女性例数占5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5岁。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XS-500i血球细胞分析及配套试剂和EDTA-K2真空采血管。
1.3 方法 XS-500i血球细胞分析仪和EDTA-K2真空采血管。每天都要在实验前和实验中用质控液进行分析,所有不同采集方式的血液均用XS-500i血细胞分析进行检测,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同一个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采血后5分钟左右完成检测。
1.3.1 明确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验结果存在的影响,以及不同采血途径的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1.3.2 分别采集8例血常规检验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待检。末梢血检验:采血部位为受检者左手无名指的指尖处,按摩采血部位的内侧部位使其自然充血,取75%乙醇分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在乙醇自然挥发以后,将采血部位固定好,绷紧皮肤与皮下组织。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至采血部位,深度约2-3毫米,待血液自然流出以后,用棉签擦去第一滴血,用微量吸管准确吸取血液20ul,及时将血液注入事先准备的稀释液中,摇匀后再检,采血后取棉签嘱患者按压采血部位。
静脉血检验:取受检者左侧手臂肘正中位置静脉采血,将穿刺点确定后取止血带绑扎于穿刺点以上6厘米位置,完成穿刺点周围常规的消毒工作,压脉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嘱受检者紧握拳头,在消毒液挥发以后,用EDTA-K2采血管进行采集后,迅速将采血管来回颠倒8次,充分摇匀后送检,取无菌棉棒嘱受检者按压穿刺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血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末梢血,其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静脉血与末梢血的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相比,P>0.05。
 
3  分析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的速度明显变快、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亦明显提升、样本的消耗量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临床诊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是目前临床医务人员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的问题。静脉血、末梢血以及动脉血均为目前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标本,但主要还是以静脉血和末梢血为主。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受影响小结果稳定、准确性高,后者受影响较大结果不稳定。因此静脉采血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末梢血主要来源于末梢毛细血管,其采集部位极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采血过程中需要挤压采血部位,极可能出现导致沉积和组织液混入现象,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其优点是消耗量更少,且获取难度更小,采血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更轻。静脉血可多次检验过程中存在一定重复性,可以较好的判断疾病情况,静脉血可预防血液凝固情况,可以促进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提升。
总之,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结果稳定、准确性高,可多次重复检测,受外界因素对血液样本质量及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小,因此静脉采血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智刚, 李小蓝, 李启欣,等.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1):109-110.
[2]王娴默, 肖林, 李彦林.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1):10-12.
[3]周开矿, 刘洪梅, 韩旭峰,等. 徐州地区成人静脉血白细胞及相关指标参考区间的适用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9):791-795.
[4]潘艳, 吴旭, 刘大庆.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4):715-715.
[5]陆晓芳, 王欣, 宋姗姗, 等.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7(04):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