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急诊室;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急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分级管理;急诊护理质量;影响
急诊科护理工作具有急、乱、多的特点,护理人员难以有条有理地处理各项护理工作,很容易发生纰漏,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是医疗纠纷产生的源头[1]。加强护理管理,应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专项专职,能去确保护理工作更加高效的执行,提升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此次试验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急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60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5:25,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61岁,中位数年龄(41.56±6.28)岁;②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4:2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2岁、60岁,中位数年龄(40.30±3.17)岁。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相对稳定,可耐受此次试验;②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创伤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由护士长根据自身对各个护士的了解,根据其护理技能掌握程度、理论知识高度、社交沟通能力及护理工作经验等要素,合理分配工作。
观察组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能级管理制度,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及护士核心能力,将之分为N0至N4五个层级,具体分级标准为:①N0级护理人员,包括上岗半年内的护士,护理专业毕业一年以内的护士及护理实习生,主要负责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环境护理干预、护理文书记录等基础性护理工作的实施;②N1级护理人员,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具有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负责医嘱的执行,可独立完成常规护理操作及常规治疗,可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风险操作;③N2级护理人员,具有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及护师资格证的护理人员,可联合N1级护理人员完成创伤性、侵入性的风险操作,负责实习生培训、进修生带教等工作,指导、监管N1级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具有护理文书审查权限;④N3级护理人员,具有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及主管护师资格的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素质及科研能力,能独立完成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操作,主管复杂病情护理方案制定,负责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⑤N4级护理人员,副主任护师,或者是获得国际专科护士证书的主管护师,负责急诊科护理工作管理事宜,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引进新型护理理念,制定护理人员培训方案。
分级后,明晰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及权责,分工协作,积极配合主治医生救治患者,N0、N1级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工作,N2、N3级护理人员负责留观区、抢救区护理工作,定期接受专业护理培训。
1.4判定标准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急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计算两组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百分率(%),组间对比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组间对比方式为t检验,若计算得到P<0.05的结果,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是临床机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护理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体医疗水平,影响到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3]。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采用护士分级管理的方式,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职称、综合能力确定其工作范围及权限,能够提升整体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施行,确保护理方案执行的合理性,减少护理失误。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其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急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芬,解红文,冯薇,董梅花.基于护士分级的绩效考核在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4):165-167.
[2]孙桂梅.岗位分级管理模式下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51):10185-10186.
[3]李小霞,李秀南,顾育静.探讨分级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