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述评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翁歆芸
[导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为气流受到限制,影响患者肺部,严重的会使患者出现体力不支,运动量下降等现象,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翁歆芸
(昆山康复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为气流受到限制,影响患者肺部,严重的会使患者出现体力不支,运动量下降等现象,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了维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生活中的稳定性,临床上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保证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下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出肺部康复护理的研究,以使其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内科疾病,在近几年发病率不断提升,我国的病死率也在提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在患者治疗完成后,且病情稳定的条件下,还需要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引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1 运动训练
在临床上,王芳,姜晨宇,罗旭平[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进行护理,主要进行祛痰、增强免疫以及抗感染或者是机械通气、保持水电解质均衡。在整体上看,虽然这些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死亡率,但是,因为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肾上腺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常常引起不良反应。所以, 王欠欠,蔡文姬,孙立燕[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肺部康复护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呼吸不畅,其活动受到限制,基于此,要引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肢体运动训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主要措施,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基于长时间的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现象,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能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肌力,以免疾病发作的时候出现急性特征,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龚峰,张晓调,陈显静[3]认为主要为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和联合运动。
   第一,下肢运动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主要进行下肢肌肉耐力的训练,能改善患者的骨骼肌萎缩问题,保证患者自主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具体锻炼中,主要进行步行、慢跑等,在合适的时间和适合的强度下进行功能训练,在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也会减少下肢功能受限等情况,保证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等得到改善。
第二,上肢运动训练。该运动为肢体功能训练中的主要形式。上肢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肌肉能力,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等情况。同时,也能保证患者运动耐量的增加。在实际锻炼过程中,患者需要实现呼吸肌和做功的同时进行,加强对呼吸情况的有效调节。比如,提重物训练、甩手运动训练等。患者在进行甩手运动的时候,需要保持站立位置,双手伸直,同时举高,上举后向下后平甩,该运动一共需要利用10分钟。提重物的时候,主要是手里拿着重物进行锻炼,一般最好将重量控制在0.5千克,进行比肩膀更高的运动。患者在逐渐适应后,不断增加重物数量,每天进行三次训练,一次为20分钟。
第三,联合锻炼。在这种联合训练中,主要是进行上下肢的联合,为运动中的锻炼方式,同时实现上肢的甩手和下肢的锻炼。在甩手的时候,要保持站立姿势,这时候患者要利用十个脚趾将鞋子紧紧抓住,同时进行下肢运动训练。并且,李洪晓,吴细英[4]在患者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下肢更稳固,增加收腹、提肛门等运动,期间还要增加上肢甩手运动。这种联合运动方式后期效果十分良好,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在临床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能够进行上下肢联合训练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训练,保证在不同指导下能使患者病情得到康复,避免疾病发生率的提升。
2 呼吸功能训练
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一种方式,因为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明显的特征为呼吸不畅,为了对其积极改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比如,通过缩唇呼吸训练,能避免患者肺部出现过度膨胀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立式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进行训练。比如,腹式呼吸,患者可以通过站立姿势,手放在腹部位置,用鼻子慢慢的深呼吸,期间,腹部的肌肉保持放松,期间手能够感觉到腹部凸起,然后再逐渐呼气,收缩腹肌,且将气体排出,这时候,也能明显感受到手在腹部逐渐凹陷。如,立式呼吸,患者取站立位,双臂举起来,期间用鼻子吸气,在将双臂放下时,用鼻子呼气。缩唇训练,该训练主要是用鼻子吸气和呼气,通过口唇缩起的方式,每次保持2-3秒的吸气和5秒的呼气。比如,吹气球呼吸,利用吹气球的方式,让鼻子深呼气。
3 营养治疗
很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现象。所以,王蕾,杨汀,王辰[5]要为患者提供更多营养,保证在充足的营养下能增强患者免疫力,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并且,还要增强患者的呼吸肌收缩力,避免患者因为呼吸不畅情况的增加。在营养护理工作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专门的营养方案,其中,可以将小米、糙米等作为主要,增加维生素的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达到饮食的科学性。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在进行实际护理期间,最为主要的是进行肢体训练,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为其提供健康的指导和心理护理等,保证患者的不良症状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芳,姜晨宇,罗旭平等.深吸气量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2] 王欠欠,蔡文姬,孙立燕等.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过敏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43-1444.
[3] 龚峰,张晓调,陈显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相关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800-803.
[4] 李洪晓,吴细英.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1):5264-5266.
[5] 王蕾,杨汀,王辰等.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04-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