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蔡琴
[导读]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简便、安全、高效且经济的护理方式,在新生儿感染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新生儿疼痛,促进母乳喂养,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蔡琴
(绥德县二康小儿二科(绥德院区);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简便、安全、高效且经济的护理方式,在新生儿感染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新生儿疼痛,促进母乳喂养,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由于这种方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故护士应该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及时且有效地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同时积极进行随访,建立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增加亲子接触的新生儿护理模式。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感染;应用价值
前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抗生素使用率的不断增加,感染性疾病已获得良好的控制,但目前我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具有较高比例,成为新生儿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报道可知,全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具有密切关联,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防控,以便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的感染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以往临床中采取的常规新生儿护理模式未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因而无法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丰富与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袋鼠式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重在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以便能将其更贱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有胎膜早破>12h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27例,女18例;日龄0~3d,平均日龄(1.5±0.9)d。试验组新生儿中男26例,女19例;日龄0~4d,平均日龄(1.6±0.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家长了解相应的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35岁;孕37~40周;单胎、无其他高危因素的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顺产所生的新生儿。
1.3 排除标准 
①胎膜未破;②母亲妊娠期感染、延期、过期妊娠的产妇;③有其他严重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的产妇;④早产、窒息、羊水粪污染的新生儿。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新生儿护理,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情况,并进行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袋鼠式护理,具体如下。①护理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实际评估结果指导家长进行袋鼠式护理。②使新生儿保持裸体状态,即除去帽子,将其紧贴于母亲胸前,采取平行或者半倾斜位,将新生儿皮肤与母亲皮肤紧密接触,以确保新生儿在子宫中继续生活一般。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母亲用手臂适当支撑新生儿臀部与背部等部位,确保新生儿的身体略微屈曲后,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包被做好新生儿与母亲的保暖工作,并告知母亲相关的注意事项,2次/d,约1h/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新生儿进行严密观察,若新生儿发生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停止操作,并及时将其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于新生儿出生2h、24h与48h后分别抽取其2ml静脉血,以便测量其外周血白细胞、CRP水平。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h、48h后的外周血白细胞、CRP水平。②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h、48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奶摄入量。③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新生儿转科、母乳喂养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24h、48h后外周血白细胞、CRP水平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新生儿具有较高的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将导致新生儿发生死亡等不良后果。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需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袋鼠式护理模式又被称之为皮肤接触护理,主要是指为住院或较早出院的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同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并将此种方式坚持到校正胎龄为40周时。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温柔的、成本低、收效大的用来降低早产儿患病率与病死率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袋鼠式护理模式能够减少病房环境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提高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因而能够使新生儿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作为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首选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感染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侯世香.袋鼠式护理在NICU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甘肃科技,2018,34(20):142-143,93.
[2]刘晓瑜,张红,李秋燕,等.袋鼠式护理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8,33(9):841-843.
[3]李妙仙,赖灵巧,钟芬赛,等.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142-145.
[4]望西茜.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与研究新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37-39.
[5]李茸茸.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当代医学,2017,23(1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