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强琳
[导读] 早产儿在临床护理当中运营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最终效果分析。
强琳
(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目的:早产儿在临床护理当中运营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最终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纳奶量、体质量、身长变化及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纳奶量、体质量及身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纳奶量、体质量及身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出暖箱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增长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当中应用效果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临床护理;应用分析
引言
早产儿的抵抗能力差,首次与外界环境接触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进行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能够使早产儿处于类似其母体子宫内的环境中,可明显减轻其在暖箱内的不适感与陌生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我院新生儿科7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本研究患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胎龄31~35周,平均(33.01±0.52)周;出生体重1510~2920g,平均(1704.82±86.74)g。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胎龄30~36周,平均(33.05±0.51)周;出生体重1520~2915g,平均(1705.61±86.72)g。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1)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早产儿进行护理。2)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其放入保温箱中。将室内的灯光调整为柔和模式,不可使灯光直射早产儿的眼睛。3)每日清洗早产儿,对其进行皮肤护理和眼部护理,用碘伏对其脐带残端与肚脐窝处进行消毒。对早产儿的贴身用品进行消毒,每日为其更换毛巾、枕巾等。4)为早产儿喂奶时,将床头抬高,使其与地面呈30°夹角,并让早产儿取右侧卧位[2]。遵医嘱为早产儿使用鼻饲管进行喂养,每日查看并记录其体重的变化及进食的情况。观察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实施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详细如下:(1)抚触。①头部。患儿取仰卧位,双手拇指从患儿下颌中央向两侧脸颊外侧滑动,患儿唇部可为小船形状,似微笑状态;然后两拇指经患儿前额眉间向额头两侧滑动,双手掌面经前额发际先上方及后方抚触至后下发际,在两耳后乳突停止并按压。②胸部、腹部。患儿呈仰卧位,双手经前胸部外下侧向其对侧肩部按摩,需要避开乳头部位。用中指从右下腹部→上腹部→左下腹方向依次移动,同时沿顺时针方向画半圆形,对于脐带未脱落患儿需要避开脐部。③四肢。双手抓住早产儿双臂,从肩部至手腕从上至下挤捏,并揉搓其关节及大肌肉群。下肢抚触方法与上肢一样。④手足。抚触者双拇指经患儿手掌面根测向起指侧推,并对其手指关节提捏,手足抚触方法相同。⑤背部。患儿取俯卧位,双手置于患儿脊柱两侧,向脊柱两侧滑动,随后将四指分开,顺着脊柱从上至下、从肩至臀部按摩。(2)鸟巢式护理。形成椭圆形的鸟巢,然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保持鸟巢的宽度、长度和新生儿身体相适应,把新生儿头部肩部放在接口位置,让新生儿躯干保持蜷缩屈曲状,躺在鸟巢中。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产儿纳奶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纳奶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356.82±22.14)纳奶量、高于对照组(260.75±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睡眠时间和出暖箱时间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明显更短,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睡眠时间为18.20±1.50。出暖箱时间为19.30±0.32。观察组睡眠时间为13.20±1.35。出暖箱时间为16.00±0.19。
2.3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增长情况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增长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体质量(mg/10d)26.50±3.05,身高(mm/10d)15.50±1.55,头围增长情况(cm)8.50±1.05。对照组体质量(mg/10d)20.53±3.05,身高(mm/10d)10.50±5.05,头围增长情况(cm)5.50±1.05。
3讨论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最适合新生儿休息的姿势是其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3]。早产儿的抵抗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低,易出现呼吸暂停、皮肤损伤、胃肠道对奶水不耐受等症状。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时需为其创造一个类似其在母体子宫内的环境,尽量不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内。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仅是依靠保育箱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并没有消除早产儿对周围环境的不安感和陌生感。
新生儿抚触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育婴理念,是在科学指导下对新生儿实施有技巧、有顺序的按摩,通过抚触操作让良好、温和、舒适的刺激经新生儿皮肤感受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生儿的感官发育,增进新生儿生理成长及神经系统反应,从而提高宝宝对外在环境的认知。抚触护理的对象主要为正常或患病的早产儿、足月儿。
而鸟巢式护理,把绒面布制作成鸟巢一样的形状,加热使其维持着33℃,接着放进暖箱之中,让新生儿成侧卧的姿势,手脚弯曲状,背面和其臀部与布卷充分接触,让新生儿保持着在母体中一样的姿势,保证新生儿感到舒适,能对母体外的环境的适应性加强。其中新生儿的吮吸动作和进奶的增加鸟巢式护理干预也能起到帮助,不仅如此,还可以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并且对新生儿的消化也能有所帮助,让新生儿成长更为顺利。所以,对早 产儿实施合理的科学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抚触联合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状况,延长其睡眠时间,缩短出暖箱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发育,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82.
[2]石翠萍,庞红艳,罗斌,蒋清秀,罗琴.早期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7):1033-1035.
[3]袁磊.新生儿抚触可减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123+125.
[4]陈丽红,杨明珊,陈新.“鸟巢”式护理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86-87.
[5]黄丽霞.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0,2(02):174-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