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
(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010)
什么是肠梗阻呢?肠梗阻其亦称为腹痛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部分或全部梗阻而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可使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年龄大患者合并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不容我们忽视,所以需我们多加了解相关知识并注意观察自我身体情况的变化。若出现阵发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则预料可能出现了黏连行肠梗阻的情况;若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使腹痛腹胀缓解,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等状况则可能出现了绞窄行肠梗阻;另外,若出现呕吐、腹部疼痛、几天不排大便等症状,并且无患肠梗阻病史,需警惕,建议及时到医院诊治。
1、肠梗阻的分类:
1.1按发病原因
①机械性肠梗阻(常见)。
②动力性肠梗阻,其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
③麻痹性肠梗阻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多会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的情况,腹膜后血肿、腹部创伤也可发生。
④痉挛性肠梗阻;急性肠炎会出现痉挛性肠梗阻,但较为少见。
⑤血运性肠梗阻
1.2按局部病变
单纯性与绞窄性
1.3按梗阻部位
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1.4按梗阻程度
分为部分性与完全性肠梗阻。
1.5按发病缓急
分为慢性与急性肠梗阻
2、肠梗阻是如何引起的?
2.1机械性肠梗阻
与肠外因素有关如黏连带压迫,疝嵌顿,肿瘤压迫等,导致机械性肠梗阻此因素最常见。肠壁因素如肠套叠,炎症性狭窄,肿瘤,先天性畸形等。与肠腔内因素有关如蛔虫梗阻,异物,粪块或胆石堵塞等。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窄甚至不通而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通过有关。
2.2动力性肠梗阻
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等因素有关,其可导致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最终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所运行。麻痹性由于肠管失去蠕动功能所致,痉挛性是由于肠壁肌肉过度、持续收缩所致。
2.3血运性肠梗阻
与肠系膜血管病变有关,如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壁缺血,导致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最终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2.4 单纯性肠梗阻
与内容物不能通过有关。
2.5绞窄性肠梗阻
当单纯性肠梗阻伴有大网站收集血运障碍的肠梗阻,出现肠套叠且合并肠系膜血管受压则发展成为绞窄性肠梗阻。
2.6 闭袢型肠梗阻(结肠梗阻)
2.7 大肠梗阻
通常与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粪石堵塞有关。
2.8高位肠梗阻
与先天性疾病、肠外压迫性疾病占位性病变、肠管内异物等因素有关。
2.9 低位小肠梗阻
与克罗恩病、肠套叠、恶性肿瘤、憩室、异物阻塞、肠结核、乙状结肠扭转等因素有关。
3、肠梗阻的预防与控制
3.1预防
(1)预防肠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肠道恶性疾病,定期体检。
(2)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清洗手注意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患蛔虫症的儿童应积极进行驱虫治疗。
(3)减轻肠胃负担,食物加工或烹饪要精细,若吃纤维过长的食物制作时一定要剁碎,动物类食品更应熟烂后食用,少食含鞣酸食物,预防肠梗阻。
(4)腹部大手术手术、术前术后保持适当体位做好手术准备禁饮禁食等,利于胃肠减压。
(5)手术过程中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6)手术后腹部手术后应早期下床进行活动,避免肠黏连。
(7)若有腹部不适感,腹部疼痛并持续性加剧及时就医诊治。
3.2控制
(1)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诊断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X线立位腹平片检查、X线钡餐造影。
(2)非手术治疗
应用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尤其是广泛粘连者。
①禁饮禁食给予患者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②禁饮、禁食期 给予营养支持 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③预防感染 应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应用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如,进行抗感染治疗。
④药物治疗 视患者情况而定,可给予患者镇静、遵循急腹症治疗原则应用止痛药、解痉,物。
⑤中药及针刺疗法。
⑥心理 注意多休息,调整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手术治疗
手术适用情况: 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行手术治疗;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时行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即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有剖腹探查、肠袢的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
(4)建议
饮食方面:
多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以及易消化和促进排便的食物,由流质饮食向普食逐渐过度。多吃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心理方面:
注意多休息,调整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习惯方面:
养成规律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