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曾富祥
[导读] 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不规律饮食引起。
曾富祥
 (宜宾市珙县中医院;四川宜宾 644500)
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不规律饮食引起。上腹部出现明显的疼痛是慢性胃炎患者最为主要的症状之一,且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并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它的发生会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及时了解慢性胃炎相关医学知识。当出现慢性胃炎症状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同时做好饮食护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慢性胃炎呢?
一、生活中易患慢性胃炎的五类人群
1、长期加班的人
现在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因为长时间加班,工作压力大,运动量较少,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会使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供血不足,阻碍营养供应,破坏胃黏膜壁,导致胃炎发生。
2、平常缺乏运动的人。
肠胃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机体运动量的影响。如果我们很少参加体育锻炼,那么肠胃蠕动及消化液分泌都会减少,长时间会出现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
3、没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
经常不按时进餐,或者暴饮暴食,长期吃刺激的食物,比如酒、咖啡、浓茶以及辛辣饮食,会刺激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导致胃黏膜炎症发生。
4、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
有些患有慢性骨关节炎的病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各种抗炎镇痛药,来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服用时间长了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破坏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严重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继而诱发胃出血。
5、中老年人
(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胃肠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作用降低,餐后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增加了胃消化食物的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形成胃炎。
(2)由于老年人器官逐渐衰退的原因,常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靠多种药物来治疗。有些药物长期服用会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免疫因素
老年人的脏器自然老化后,其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人体免疫力较前下降。胃的分泌功能减弱,胃黏膜退化萎缩,胃黏膜保护屏障受到破坏。这也说明慢性胃炎是老化现象之一。
二、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
1、感染因素
患有上呼吸道疾病后,如口、鼻、咽喉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灶的细菌不断被吞入胃内;或胃分泌胃酸过少,细菌在胃内繁殖,长时间作用就会导致慢性胃炎发生。
2、精神因素
过度的精神刺激、焦虑抑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刺激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造成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胃黏膜发生炎症。
3、慢性刺激
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会导致慢性胃炎病变,比如长期饮酒、喝咖啡、吸烟过度、食物过烫、过酸、过咸,喜欢在菜内放入大量胡椒、芥末等调料。致使食物反复刺激胃黏膜,使其充血水肿形成炎症。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大约1/5患者胃炎反复发作均与此有关,幽门螺杆菌在患者体内反复作用引起细胞损害,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胃炎迁延不愈,出现胃痛、胃胀症状。

4、十二指肠液返流
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使胃黏膜糜烂、出血,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而导致胃黏膜炎性病变。
三、发病机理
根据导致胃炎的致病因素,以及发生的病理学改变,可将临床上慢性胃炎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这种类型的胃炎主要是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没有胃黏膜的萎缩现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2、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常伴有肠化生。
3、特殊性胃炎:指由特定病因或(和)具有特征性病理形态改变的胃炎,此类胃炎发病率较低,或与以上两类胃炎伴发。
四、慢性胃炎的预防
1、做好体格检查
针对排除了其他疾病的上腹部不适,要及时做胃镜检查,了解胃健康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专家提出40岁后胃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尤其是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群。
2、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检查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消灭幽门螺杆菌,避免其在体内长期存活持续对胃黏膜造成伤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治疗慢性胃炎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3、戒烟忌酒
长期饮酒吸烟会对胃黏膜造成很大的伤害。烟草中的一些有害成分能够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同时对胃黏膜产生有害刺激,大量吸烟还会引起胆汁返流。长期饮用烈性酒或过量饮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现慢性胃炎。
4、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抑郁和劳累,幽门括约肌功能容易紊乱,胆汁返流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而发生慢性胃炎。
5、重视急性胃炎的治疗
患了急性胃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有时症状缓解,患者误以为是痊愈,就自行停药终止治疗。这种不恰当、不彻底的方式会使病程绵延,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胃炎。
6、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按时进餐,当胃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在早中晚三餐时能达到最佳水平,这时食物会充分得到消化。
(2)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食物通过充分咀嚼后形成比较细的食糜促进吸收,而且咀嚼还能够促进胃肠液的分泌,大大减轻了胃肠的负担,帮助胃肠道消化吸收。
(3)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平时不宜挑食,食物类型要多样化,注意摄入营养的全面性,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多吃富含蛋白质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贫血出现,对有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增加一些高蛋白质或者是血红素铁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肝、鸡等。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各种食物不宜存放过久。可选择新鲜而含纤维少的蔬菜及水果,如黄瓜、冬瓜、番茄、菠菜叶、小白菜、土豆、梨、苹果、橘子、香蕉等。既易消化吸收,又能促进胃黏膜的恢复。
(5)饮食禁忌:尽量少吃辣椒、芥末、花椒、胡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不宜吃过冷、过热、过甜、过酸、过咸的汤类及菜肴,以防伤害胃黏膜。饮食上多食用蒸、煮、炖、焖的食物;少吃煎、炸、熏、烤食品。
慢性胃炎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应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预防其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