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芙蓉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评定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居家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1-2020.1我院就诊的62例冠心病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方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方法:居家运动康复),各为31例,将两组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后患者采用居家运动康复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居家运动康复;焦虑;满意度
冠心病近年来罹患率不断提升,该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缺血性心肌病,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疼痛的主要部位在患者胸部中部,可辐射至患者的咽、左肩和手臂[1]。手术治疗的原理是将堵塞血管打通,使血流通畅。但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往往会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在这个时候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必要的[2]。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62例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本次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1-2020.1,采用硬币法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居家运动康复)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间分布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1。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0,年龄分布在36~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5±5.29)周岁。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18:13,年龄分布在39~8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5±5.58)周岁。2组冠心病冠状动脉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居家运动康复,成立居运动康复指导小组,强调术后家庭干预护理,护理人员联合患者家属进行运动监督,在患者出院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安全化、全面化的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有效运动[3]。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目标心率方式为患者制定运动强度,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太极拳、游泳与慢跑)、柔韧性运动(拉伸运动)和平衡训练(运动器械或弹力带)等,每次的运动时间为30分钟-90分钟,每周训练一次,强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宜。此外,在患者居家运动康复期间,患者家属要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患者沟通,要照顾患者情绪,抽时间与患者聊天。使患者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可以为患者培养一些生活乐趣,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2)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失眠、血管并发症、尿滞留。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相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与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常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通过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然而,冠心病患者术后,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并且术后无法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传统护理效果不佳,无法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康复效果。居家运动康复是一种延续性护理方式,是随着询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护理学理念,这种护理方法可以较大程度上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优点。居家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病情,展开个性化护理方式,不仅可以延续医院护理内容,保证患者术后护理的完整性,通过联合患者家属配合,可以更好的督促居家运动的依从性,有利于提升运动康复训练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居家运动康复可以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展,降低疾病的再复发率,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
总而言之,冠心病患者术后以居家运动康复可以取得有效护理结果。
参考文献:
[1] 孙慧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4):56-58,79.
[2] 李晓芬,邓瑞蕊,李婕.围术期无缝隙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6):159-160,168.
[3] 戚明明.对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259-260.
[4] 范春梅.患者专案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依从性与自护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