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付雪蓉
[导读] 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的效果。
 付雪蓉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诊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33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管理,对比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血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尿胰蛋白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HR和RR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疾病属于人体胰腺组织病变,疾病的情况较为复杂,往往会一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为了更好的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集束化管理的效果,将我院接诊的患者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33例,集束化管理)。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8例和1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7岁至79岁,平均年龄(67.55±3.39)岁。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9例和1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6岁至78岁,平均年龄(67.49±3.27)岁。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血液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集束化管理,首先,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知识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具体护理措施[2]。其次,疾病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内容和治疗方法,提升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内容的掌握度,告知重症胰腺炎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如何积极配合临床医师治疗,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可以引导患者合理发泄情绪,缓解不良情绪[3]。再次,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和镇痛护理。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体量,保证引流管的通畅,为患者定期更换引流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维持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体重调整补液剂量。最后,呼吸道护理与管道护理,定时为患者吸痰,采用该药物雾化稀释痰液,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4]。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身上的血渍处理干净,固定好各个引流管,避免因拉扯出现滑脱,定时观察引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血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尿胰蛋白酶恢复时间。比较2组患者收缩压、HR和RR。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版本为20.0)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比较2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恢复时间
观察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血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尿胰蛋白酶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采用平衡身体液体和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的治疗,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控制炎症反应,临床上常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器械通气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维持患者的供养平衡,降低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出现发生率,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内容。集束化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此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通过呼吸道护理与管道护理等,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体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婷婷.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护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6):138.
[2] 蔡光荣.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护理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8,(10):64-65.
[3] 丁小妹.集束化护理管理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8):179,196.
[4] 柳金荣.集束化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