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路基搭接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段永庆
[导读] 摘要: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原来道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不少道路实行新建、扩建的工作。
        北京易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原来道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不少道路实行新建、扩建的工作。其必然会涉及到新路和旧路路基搭接施工技术,为了保证新路和旧路无缝对接,并且具有和旧路一样的路面承载能力,在施工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和必要措施。本文主要就某工程新路旧路搭接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新路;旧路;路基搭接;施工技术
        引言
        旧路已经修建完成后,由于路面承载多年的负荷,地基压力发生了显著的沉降。新路和旧路在修建时使用的材料难免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新路和旧路经过长时间的碾压,高度有明显的区别;在新路修建完成投入使用后,其路基也会因为地面的压力发生一定的沉降,由于新路和旧路连接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摩擦阻力,这些摩擦阻力与日俱增必然导致新旧路面的结合处结构遭到一定的破坏。
        1 施工准备
        1、严格遵守现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规范、规程。力求技术先进,确保旧路现状交通和行车安全。
        2、合理配备充各种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3、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误差符合下列要求:平面位置允许误差±50mm,高程允许误差+10mm,-15mm。
        4、在开工前,路基填料以每5000m3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有关标准进行天然密实度、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等试验,对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天然密度试验,并测定填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土的CBR强度值。
        2 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1、旧路结合部位的路基填料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新旧路基拼接处采用开挖台阶、设置双向土工格珊、加强新路基地基处理等措施减少不均匀沉降和变形。
        2、施工前将原路基边坡表面浮土、植被、树根及其它建筑垃圾清理干净。对结合部位原有旧路土路肩边坡采用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同时修筑土质台阶,在台阶底部挖成向内倾斜的反坡,开挖边坡的台阶底部进行填前碾压。
        3、新旧路路基拼接处采用挖台阶搭接,台阶应向内倾斜2%~4%,台阶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为0.8m,局部填土高度较高路段,台阶高度适当加高,以减少开挖台阶数量,保证质量。台阶开挖后,及时填筑新拼宽路基,分层填筑压实控制新旧路基拼接处压实度与一般路基段相同。路床回填、台阶处的压实度与对应路床的压实度要求相同。新旧路基衔接部位处,采用小型高速液压强力夯实机进行补充压实。
        4、为避免出现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在路基断面两侧各加宽50cm碾压宽度,并对新旧路基拼接处拓宽宽度小于3m路段进行超宽碾压,压实完成后再进行削坡处理。
        5、新旧路基间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搭接,路面加宽段只在路床底面加铺土工格栅,路面重铺段在路床底面和顶面各铺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宽度为4米,以增加新旧路基横纵牵引力,以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性。
        6、土工格栅施工:土工格栅置于所挖台阶的顶上,横向长度为4.0米,土工格栅纵向、横向标称抗拉强度≥50kN/m,单位面积重量≥700g/m2。
        ⑴铺放基面应平整,不得有刺破土工格栅的尖状物。
        ⑵土工格栅铺设时纵向与路线轴向方向垂直,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每边各留2m长,回折覆裹在已压实的填筑层面上,折回部分用土覆盖。
        ⑶土工格栅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为30cm;重叠处用U型钉固定,且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1m。采用多层铺设时,上下搭接应错缝布设。


        ⑷土工格栅铺设后,尽快铺筑上垫层的填料,避免已铺好的土工格栅长期曝晒。施工机械与筋材间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同时禁止施工车辆、机械行驶或堆放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上。
        3、路基不均匀下沉的防治措施
        为保障新旧路基衔接施工工程质量,防止路基出现下沉、变形开裂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满足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1)、清表与填前压实
        在填筑前,用推土机将道路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等用原地土局部回填并压实,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质土清除,用平地机整平。清表整平后的原地基表面,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a、路基范围的清表要彻底,填前碾压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路基原地面清表必须彻底,不得有草皮、腐植土、树根等,清表后应整平,清表宽度必须宽出路基坡脚桩1米以外。
        b、路基原地面清表压实后,对地质不良地段应检测原地面的承载力试验,以检测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经压实后填土高度大于1.5m时,原地面压实度≥92%;填土高度小于1.5m时,原地面压实度≥94%;填土高度距路基顶面小于80cm时,原地面压实度≥95%。
        c、路基填筑前,按水平分层填筑方式进行分层,并计算其每层宽度及长度。
        d、加强路基试验路段工作,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压实机具、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2)、路基填筑中质量控制
        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填筑时分层铺松土整平后,首先应检查每一松铺土层的厚度,对不同吨位的压路机或其他压实机械,松铺厚度与地基条件、土质、松铺土层的干密度有关,可通过现场试验段进行碾压试验后确定。每一层填土铺松土后,首先应检查含水量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在整个范围内水平分层填筑,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分层碾压。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a、土方应分层填筑,分层整平,分层压实。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路基填方高度小于5m的,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30cm-50cm以内,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b、为更好地控制路基填筑宽度及厚度,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以水平逐层向上填筑,并由最低处分层填起。
        c、路基填筑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d、路基填筑应根据每个运料车所装载的数量划出方格,将料卸入方格内,采用钢钎准确地控制每层填筑厚度,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
        e、路基填料采取现场补水的方法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床顶面以下0-80cm压实度不小于95%,80-150cm压实度不小于94%,150cm以下压实度不小于92%。
        f、加强施工中填土厚度、整平、碾压等工序的过程控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隐患。
        g、重视路基排水施工,把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多雨时节,严防浸泡路基。
        4 结束语
        在进行公路道路新建、改建工作时,新路和旧路的搭接工作,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如何实行有效的新老道路拼接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对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