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官丹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官丹 庞文波
[导读] 摘要:林业工程造林建设是促进和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的管理方式仍处于技术投入与实际情况不符、人力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难以保障的乱象中,管理工作者要在固有的林业管理模式中,摒弃粗放管理模式,开展全面统筹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
        贵州省六枝特区落别乡林业站  贵州省  553407
        摘要:林业工程造林建设是促进和保障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的管理方式仍处于技术投入与实际情况不符、人力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难以保障的乱象中,管理工作者要在固有的林业管理模式中,摒弃粗放管理模式,开展全面统筹的科学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问题;对策
        1造林管理的原则
        第一,统筹性原则。造林统筹管理是确保造林过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造林过程中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准备,比如设备、苗木等,必须要准备充分,为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稳定的基础。
        第二,经济性原则。造林管理不能一味地考虑树木、栽种等方面,还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性,选购种子、幼苗的时候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能无条件随意选择,做好经费控制,对造林经费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三,便捷性原则。在造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造林过程是否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尽量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对他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同时要尽量将造林地点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技术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造林管理工作。比如可以选择在山区进行造林生产,人口较少,后期的破坏也比较少,适宜林木生长。
        2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规划,盲目种植
        一个地区在开展林业工程之前一定要考察好当地的情况,保证后期的工程计划制定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规划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当地的气候、温度、水文等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结合所要种植林木的不同特征有针对地制定计划,降低林木资源的浪费率,避免给有关部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长远看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大范围地种植苗木时,前期的考察以及后期的管理工作都要落实到位,一旦没有进行合理规划,盲目地开展种植工作,就会出现大范围苗木死亡或是生长欠佳的情况,一方面不利于改良环境,另一方面还引起了经济损失。
        2.2树种数量以及树苗的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不同地区需要的树木种类都不相同。现在我国林业工程在树木种类上还有待提高,单一的树木种类导致许多树苗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的发育情况不同,最终导致总体成活率低。同时树苗本身的发育情况也会影响最终成活率,我国许多林业工程本身采用的树苗质量难以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阻碍。
        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造林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想更加全面的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保证林业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对林业员工的培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林业工程管理人员在造林建设中起领导和管理的作用,是林业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林业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各项工作进行准确、合理的安排,对工程的整体工作进行策划、整改,提高了造林工作的效率,但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根据管理学、职务学等多种学科的要求,不断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知识理论,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林业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二是针对基层员工的培训,林业建设的基层员工是造林工程的主要劳动力,需要严格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开展造林工作,基层员工的文化素质低下,会降低工作的执行率,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造林管理人员应相应组织的号召,积极对基层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确保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3.2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资金的合理分配
        充足的资金是工程造林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资金的管理是指对工程造林的资金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分析和监督。首先是资金的形成,为了扩大造林资金的来源,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能够保障造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合理地降低资金的使用。其次,对资金流动的方向进行统计,对造林工作展开资金管理,了解工程实施的细节,有效的避免工程的漏洞,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最后,林业建设工程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效益,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人员应该在工程实施前应做好资金使用规划,造林管理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可以均衡各种生产要素,合理使用资金,使造林活动顺利进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3造林工程工作的全面统筹
        林业造林工程是一个敬畏生态反哺自身的事业,在这项事业的整体规划中,需要培养全局观,展望长远利益,全面统筹造林工程事业的发展。从植被培育到后期植被维护和保护、从限制植被种类的自然因素推及至相关技术需求、从相关技术需求对应至人才需求综合得出资金需求,使建设者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拉起联动的弦。管理工作者应利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各个环节上实现造林工程的生态性和经济适用性。另外,对于后续力量的培养和发展,林业造林工程企业可以建立专业性的技术院校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在实践中感受所选专业的氛围,落地实处,成为毕业就可实践的专业人才,实现校园和行业无缝衔接,为企业快速培养优质人才,实现主观客观均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林业发展管理机制。
        3.4优先树木种类,提高树苗质量
        为从根本上提高树苗成活率,必须从树苗种类以及树苗质量入手。不同地区的林业工程要对当地土壤条件以及自然条件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选用最合适的树木种类,避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合理而死亡。同时还要提高树苗质量,在选择树苗时提高选用标准,保证树苗在后续的生活环境中依旧能够正常生长。
        3.5提升造林技术水平
        造林技术是影响造林生产水平的关键,在造林过程中要根据林木的生长习性选择最合适的造林方法,提高林木存活率,促进其健康生长。第一,在选择树种的时候首选本土树种,可以更快地适应当地环境,而且还能大量存活,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要对种子进行严格选择,例如采用撒播造林的地区,要对种子进行挑选,严格控制种子的质量,选择饱满、无病害的种子,并且在撒播之前要将种子收集在一起,对其进行脱粒和净化处理,然后进行消毒,提高造林水平。第二,造林之前要进行整地,对土地进行处理,提高植树造林水平。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栽培植被,然后对土地中的杂物进行清除,将杂草清除干净,可以在人力除草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根除,为植树造林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一些不够平整的地区,需要首先对土地进行进出,保持土地的平滑度,可以使用专业机械对土地进行翻垦,保证土地平整、细碎。第三,做好造林之后的营林管理,对林木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施肥、松土、除草等,并且要根据不同树种的栽培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论
        林业工程的发展离不开造林管理,制定严格的造林管理制度以及流程,将会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从而维持生态平衡。在造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减少因人为误差而导致树苗成活率无法提高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生长环境选用不同的树木种类,再根据树木种类确定种植密度以及管理方式,实现造林的精细化管理。最后还应当加强后续防范保护力度,避免树苗死亡。
        参考文献
        [1]袁萍,童小琴.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原则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62.
        [2]程忠玲,朱志柳,汤忠平,等.现代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解析[J].低碳世界,2019,9(2):314-315.
        [3]谭向胜.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有效方法及积极作用[J].民营科技,2019(6):225.
        [4]孙培福.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