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利娜
[导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最大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起工程合同的预测、研究和分析,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最大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起工程合同的预测、研究和分析,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系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不管是对合同的风险防范措施还是管理制度,企业都要做到更加的透明,通过改进现在的制度,让我国在建筑业的管理上也能与国际接轨,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风险防范
        引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导致建筑施工相关体系越来越完善,合同风险也是越来越多,而合同又对建筑相关单位影响巨大,是各单位之间协调和平共处的基础,也是保证各单位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更是引入法律的基本保障的主要举措。对合同中经常出现的风险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规避和防范,这是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要总结相关的合同风险,吸取经验教训,以防多次陷入同一风险中,各工程单位要引以为戒,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法律意识,依靠法律法规正确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施工中应有的权利,同时也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1.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存在风险的原因
        合同的签订对当事人双方有着很大的制约,其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向当事人展示自身的内容以确保合同在定制之后能按约执行,但是合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包括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部副、合同履行不彻底等方面。
        1.1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合同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能够对合同的履行力度以及文书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此外,在办理施工合同时,部分建筑企业会让一些经验不足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他们往往不会对合同文书进行严格地审查,导致在合同内容中出现一些违反常规的内容,导致合同最终无法正常实施。
        1.2合同风险管理欠缺
        大部分的建筑从业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也根本不关注合同的风险管理,这导致在签订合同时,建筑企业会变得过于盲目,最终浪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1.3合同文件不够严谨
        在签订合同时,部分建筑企业没有仔细地斟酌合同的具体条文,导致合同内容可能存在一些内容错误,极易引发一些未知的突发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利益纠纷,引起本可以避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建筑工程合同中,常常会出现用词不准确、用词模糊的问题,导致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歧义,给合同双方造成损失。
        1.4没有在建筑工程合同中对工期进行明确规定
        在建筑合同中,对工期进行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明确工期,会让发包人承受巨大的风险,而承包方却可以按照法律规定顺延工期。所以,为了建筑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率的进行,发包方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好工期。
        1.5合同条文订立流程不够严密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合同签订的双方往往都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可能发生的状况。而在现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签订合同的流程有问题,承包方没有充分理解合同的内容,双方理解出现偏差,就很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加大对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降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合同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十分重要。

所以,企业要积极在自身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及选拔制度,并根据每项工程合同的特点以及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配置,以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此外,在对合同管理的相关人才开展培训时,可以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融入到其中,组织他们定期开展交流,以便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他们的管理经验。最后,相关企业还需要构建起科学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行考核,激发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的氛围。
        2.2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合同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到多项内容,非常繁琐。所以,每一个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建设相应的合同管理体系,有利于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责任进行分解,使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变得更加明确[1]。
        2.3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合同管理
        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比如说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规范和管理项目的成本风险、业主信息、项目施工预算以及总包合同等,还可以及时向企业反馈项目合同管理的具体状况,让企业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2.4构建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风险预警体系
        总的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体系对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比如说,在选择合同对象时,可以把信誉当作选择的一个分析指标,以便选择出具有良好资质的合作对象。此外,建筑单位必须对合同全过程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按照风险的等级制定好预警体系和相应的应对措施,让企业能够尽可能地避免遭受损失。此外,相关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研究,找出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以便能够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相关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跟踪管理,以便更好地管控工程造价,让工程合同管理能够变得更有效率[2]。
        2.5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合同管理风险的防控,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对于合同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充分明确,从而避免在合同管理后期出现纠纷。同时,在拟定建筑合同时,对于合同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反复审核合同内容,避免出现遗漏等问题。为了建筑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建筑合同必须在相关合同的范本基础上拟定。此外,在拟定合同时,合同签订的具体时间、建筑工程建设正式开始的时间都需要进行明确。同时,关于索赔和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等内容,在合同中也需要明确。最后,为了后期的合同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建筑企业必须保管好合同文件。
        2.6对合同后评估予以充分的重视
        合同后评估是对合同管理进行总结的阶段,经常被人忽略。然而,其实合同后评估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能够为之后建筑项目的合同管理提供很多借鉴。总而言之,对于合同中违反现行法律、过时、容易引发歧义的部分要加以改正。此外,合同后评估能够标识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方便企业在之后的工程中提早采取预防措施[3]。
        结论:
        简而言之,当前,建筑工程普遍具有施工风险高、建设时间长、工程规模大等特点。同时,外部的各种环境因素又很容易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延长合同的执行时间,导致工程无法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完成,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评估好合同管理的风险,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并准备好针对各种可能发生风险的应对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方远明.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18(02):135-137+15.
        [2]赵金晶.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探析[J].山西建筑,2017,43(9):244-246.
        [3]张洁.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对策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24):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