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 夏燕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夏燕1 叶文香2
[导读] 摘要: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占党员队伍的大多数,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
        1.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2.新疆理工学院
        摘要: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占党员队伍的大多数,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农村党员党性确实会影响群众对党的认知,影响党群关系,因而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十分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做探讨。
        关键词:农村党员;党性教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重任,正因为他们长期面对群众,知群众疾苦,同时在群众心中他们是党组织的“化身”,他们党性的强弱,影响着群众对于党组织的认知,因而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十分重要。
        一、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历史使命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外敌对势力对于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行为一刻也没有停止,在意识领域里的斗争尖锐而复杂。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不仅能不断促使党进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还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新的气象面对新的挑战。
        (二)加强党性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者。党员的党性不高,势必直接影响党员队伍的整体发展,也会影响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性是党员三观的体现,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需要党员在党性教育下不断的熏陶、不断的锤炼,进而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党员自身发展得到了强化,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也会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加强党性教育是强化群众对党的认同的重要手段
        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枢纽,他们长期面对群众,在群众心中俨然成为党的“形象代言人”。但是在农村,部分农村党员出于主客观原因表现出党性缺失的行为,有些党员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有些党员组织性不强,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缴纳党费等,严重破坏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党群关系。党性教育重在强化党员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也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能使党员不断的自我改善、自我提高,从而也使得党的整体得到强化,群众对党也会更加认同。
        二、新时期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长期的执政地位就要求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的提高抵御腐败的侵蚀和风险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发挥了基础骨干应有的带头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党组织内部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的现象还很突出。比如,个别党员忘却党员身份,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思想上不求上进,作风上漂浮不定;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背后议论,甚至在群众中发泄对组织、对社会的不满,从来不遵循党的组织原则,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威信。
        (二)党性教育渠道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
        现农村党员队伍从党员队伍结构看,党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等现象较为严重。现行教育内容存在大而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同时也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没有触及或无法解决农村党员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导致他们对于纯理论、高深理论理解不够,从而对教育内容缺乏兴趣。

且现行党性教育形式单一,仅靠理论教学、填鸭式-我教你听的形式,教育手段停留在传达会议精神、大家谈感受的阶段,真正产生的实效不多,从而影响党性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党性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村党组织的重心也会偏移,重点抓经济,而忽视了党性教育工作,认为党性教育是虚功,抓经济才是真正办实事。对党性教育工作,都是讲客观原因的多,讲主观方面的少。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对于党员参与党性教育的管理机制就不会重视,只传达学习要求,不注重人员管理,对于无故不参与的人员不进行惩罚机制。在此效应的影响下,极大的挫伤了参加学习党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党性教育也成为形式。
        (四)农村党员党性缺失现象存在
        在农村生活中,部分农村党员把自己当成了普通群众,讲党性、讲奉献少,有的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主动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在生活中稍遇到对自己不公平的事不能理智思考,在村民中肆意发泄自己的不满,缺乏应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觉悟。尤其是农村地域偏僻的地方,封建迷信思想仍很盛行,部分党员不信组织、不信科学,信鬼神。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见利忘义,无私奉献的精神抛到脑后。
        三、新时期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员信仰
        首先,应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党员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党性教育活动,比如观看影片、到红船党史基地及博物馆进行参观、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办农民夜校、发放党史通俗读物等等,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增强党员参加党性教育的兴趣,更好发挥党性教育的作用。其次,还应该丰富农村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适当融入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法律常识、致富经验、实用技术等等,健全农村党员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
        (二)牢记与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历史教育
        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中心责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要不断加强整合历史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回顾历史中加强党性的教育,要深刻地认识现在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坚决不能忘记那段峥嵘岁月,要将历史融入到生活,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当中去。对于农村党员来说,要有计划的安排党的历史教育,通过安排讲党课、农民党员演讲、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来强化农村党员对于党史的认识,强化党员的政治性和党性。
        (三)完善奖惩制度
        一个阶段、一项工作结束后,各级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总结讲评,总结和宣传党员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党组织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组织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对那些在党员党性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通过召开表彰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予恰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对那些责任心不强,给工作带来损失的人则应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罚;对在党性教育中学习效果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体教育活动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党员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对于新时期而言,加强党性教育不能一味地强调完成任务式教育,要从根本上,从思想上和世界方面让党员同志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党性教育能够帮助农村党员同志更好地认识到自我成长,更加有成效地对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卢梅春.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研究[A].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乔珍明,黎春桂.新时期党性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卢梅春.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研究[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