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运输组织方法探讨 严宝春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严宝春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较大,在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突发事件,针对这种情况做好应急运输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较大,在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突发事件,针对这种情况做好应急运输组织管理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轨道交通应急组织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应急处理、智能化系统、客流优化、警务协调等多方面内容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轨道交通供应运输组织的重要性。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应急;应急运输;应急组织
        引言
        我国已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时期,较多城市已经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客流压力、运营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上升,对应急处置能力及响应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行车调度员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指挥官”,主要负责行车调度指挥、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必须具备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营服务。
        1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1.1应急预案演练不到位
        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是否到位,关系着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应急能力与业务技能的提升。要想应急救援队伍在出现突发事件之时,能够及时到位,展开有效的应急救援,就需要专业培训与应急演练,以避免事态的恶化,从而使影响范围最大限度降低,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关于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政府部门与机构单位需定期开展。然而一些部门单位在现实管理中,并未正确认识应急准备工作,进而导致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与专业培训不到位。
        1.2应急指挥管理不到位
        应急指挥车作为临时应急指挥场所,对功能的要求很高。由于应急指挥车系统组成复杂、设备种类繁多、通讯手段多样,几乎涉及通讯全领域,电磁环境复杂,设备密度大,系统间抗干扰要求高。目前不少已建成的应急指挥车建设质量与运行情况不尽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设置不当、操作不便、设备配置性能较差、综合布线不规范;二是系统运行不太稳定、抗干扰能力弱;三是整车配重不合理,表现为集成后整车超重或车后部过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2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运输组织改善措施
        2.1规范化应急处理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特点,一旦发生将产生巨大影响。不同的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相同方法,不同之处是处理过程不同;相同之处是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与操作规范性,确保调度稳定。规范化应急处理制定能够确保事件及时制止、实现制度优化,从而达到快速、便利、稳定的操作。规范化处置要求统筹协调、一致才能防止问题发生。另外,当出现突发事故后应第一时间紧急处理,结合设备线路状态预测次生事故,制定系统的应急处置方案。借助行车调度紧急处理系统逐一列出。如:可应用的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不同事件的科学处置计划,结合处理方案确定工作人员,结合事故位置合理调配人员、资源。
        2.2采用智能化应急管理系统
        当代处于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近几年,5G网络的实现、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AI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等,为新一代应急指挥车提供了无限扩展的可能。首先,无人机整合技术:无人机的合理使用会使应急指挥车如虎添翼,应急人员及其他设备无法到达或难以到达的地方,可用无人机巡航,图像实时回传应急指挥车指挥屏幕。无人机亦可作为“先行勘察兵”,提前全方位掌握现场环境及事故情况为应急方案制定提供支持。其次,全车5G网络覆盖:5G技术是网络技术里程碑式、革命性的发展。超快的网络速度让很多之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应急抢险指挥分秒必争,5G通信超低的延迟、超快的网络传输速度,为应急指挥提供便利。

另外,卫星应急通信:应急指挥车配备有卫星电话,为无信号地区的电话支援求助工作保驾护航。超长距离传输及高清自组网图传:临场应急指挥,现场深处的真实情况尤为重要。一些特殊地区,如城市轨道交通的隧道内、未部署网络的站体、基坑等,处于弱网甚至是无网络状态,这令应急指挥工作难上加难。该应急指挥车的自组网图传设备能够自组搭建专用网络,实现单兵设备—应急指挥车—指挥中心三级联动。
        2.3客流组织最优协同控制
        目前,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将大客流定义为轨道交通车站某一运营时段内候车、停留的乘客到达该站站台站厅、上下楼梯、出入口通道、换乘通道等拥堵点的客流容量,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易发生人员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的情况。因此,运营单位在应对大客流时,常会依据车站内部关键节点或瓶颈点的客流状况启动应急响应。以上海地铁为例,当车站客流量达到车站设计客流量的60%,站内瓶颈点出现1处客流拥堵,客流积压形成排队,并有继续增加趋势时,启动三级大客流应急响应;当车站客流达到车站设计客流量的80%,站内出现多处拥堵险情,并且客流持续增加的,启动二级大客流应急响应;当站内客流达到车站设计客流量,站内客流通行严重受阻,乘客无法通行,且客流不断增加的,启动一级大客流应急响应。在应对三级大客流时,车站工作人员会单向关闭换乘通道、进站闸机,在出入口、楼扶梯处采取设置隔离栅栏引导乘客排队等待的方式进行限流,在车站内进行广播提醒乘客,设置临时指示标识。在应对二级大客流时,车站工作人员会单向或双向关闭换乘通道,对车站出入口、楼扶梯采取限流措施,关闭自动扶梯和部分楼扶梯,在车站内进行广播提醒乘客,设置临时指示标识,根据实际情况向OCC申请调整列车运行方式、请求运力投放。在应对一级大客流时,车站会停止客运服务,双向关闭换乘通道,在出入口引导乘客只出不进,根据交通部门的“公交预案”,在站内增派工作人员对乘客进行疏散引导。
        2.4轨道交通智能化协同治理
        第一,构建城轨警务智能化网格协同治理平台。打造构建城轨交通公安内部网格智能化协同治理平台,实现城轨交通整体网格、线路、车站大中小三级网格与城市属地区、街道、社区网格的串联,形成各联动部门信息直接共享,指令智能分派,精准推送,接口有序和协同联动,从而实现跨部门、跨平台、跨业务、跨网格的异构数据交换共享,提升网格智能化信息平台技术含量和运行效率。第二,实现与城市社会治理网格信息平台。对接共享与城市交通职能部门、城市轨道建设、运营企业按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集约化建设的要求,根据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网格治理需求,统一设置信息平台使用方式,互通情况线索。再造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结果反馈等环节流程,按照权限,运用人像识别、图像监控等资源形成各类信息采集、流转、处置、反馈的运作流程。
        2.5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要帮助广大民众掌握更多科学的应急逃生技能,就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应急培训到位且专业,能够降低突发事件出现时的伤亡率。在这一方面,部分地区地铁单位,连续多年展开了“急救培训进地铁”活动,对广大乘客的急救技能进行了培训,对于这一活动,广大乘客都十分认可,配合情况也较为良好。通过这种培训,使乘客的应急救援知识得以丰富,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能够展开互救、自救。
        结语
        总之,伴随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也会进一步扩大地铁使用范围,相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也会增加。故此,如何加强地铁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领域仍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还需要结合现代技术与科学组织管理一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轨道交通安全运输水平。
        参考文献
        [1]仇裕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应急处置分析[J].居舍,2018(02):5.
        [2]赵晨.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分析与对策[J].科技风,2017(22):243.
        [3]罗钦,杨永泰,莫义弘,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02):8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