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云平台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初研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朱冠欣
[导读] 摘要:结合云计算服务要 素、电子政务应用特性、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情况,从云计算应用环境、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 云计算应用效果等多维度建立电子政务云平台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 系进行权重估计,最后选取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天津、福建、青岛、哈尔滨和成都等九个代表省市,应用评 价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开展电子政务云应用评价,为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
        身份证号码:13252319810513xxxx
        摘要:结合云计算服务要 素、电子政务应用特性、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情况,从云计算应用环境、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 云计算应用效果等多维度建立电子政务云平台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 系进行权重估计,最后选取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天津、福建、青岛、哈尔滨和成都等九个代表省市,应用评 价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开展电子政务云应用评价,为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提供有力依据,以期进一步推 动我国云计算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云平台;云计算;电子政务;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引言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 部发布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 南》,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向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电子政 务公共平台的方向发展,并确定北京市等18个省级地方 和北京市海淀区等59个市(县、区)作为首批基于云计 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地区。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 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提出 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因此,结合云计算的服务要素和电子政务应用特性对电子政务云平台发展现状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选取代 表省市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电子政 务云平台发展现状和问题,更好地推广云计算在各行各 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开发过程
        评价系统的开发分为需求分析沟通、页面设计、切页面原 型、部分功能定制化开发、项目测试、项目部署等工作阶段。 在需求分析沟通阶段,根据政务云服务考核评价的涉及主 体范围、工作流程、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的操作方式等方面 的需求,确定适合政务云服务体系的项目结构及功能需求。 在页面设计阶段,项目组结合信息化需求,以功能实现为 基础进行设计。应用交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页面的 功能性与使用性。 在切页面原型阶段,项目组根据已经设计好的页面原型, 应用 Photoshop 和 Fireworks 等切片工具,进行切页面原型。  在项目测试阶段,项目组先按照政务云服务考核评价的 操作流程,模拟不同主体应用系统进行评价,测试各项功能模 块的使用性能,体验系统操作的便捷性等等,保证系统运行的 质量,支持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开展[1]。 在项目部署阶段,项目组顺利将考核评价系统部署到政务 云平台上,实现系统与政务云平台环境的融合,能够顺利运转。
        (二)系统设计架构
        政务云考核评价系统由展示层、服务层、数据层组成,采用 三层结构设计,层与层之间以提供接口的方式来实现业务与数据通信。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展示层进行展现,架构分别设计 了政务云主管部门、云服务商、云服务使用者、第三方公司四类 角色,不同的人员通过登录可以实现相关系统的应用和资源的 浏览查询操作。服务层主要服务政务云评价系统内业务逻辑的 实现,提供服务接口给展示层使用,是链接数据层与展示层的 桥梁。数据层主要负责系统数据存储、同步的管理。
        二、我国电子政务云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奖惩补偿
        由于政府部门并不愿意公开和共享自己所掌握的数 据信息,因此需要一定的奖励惩罚措施来约束政府部门信 息共享的行为。可以从顶层设计上给与授权政务云平台 监管部门监督和惩罚的权利,政务云平台在适当的范围内 加大政府部门消极共享的惩罚 P1,并限期另其进行整 改 C3 。然而惩罚的罚金并非是越多越能起到约束作用, 需要满足表达式 R2 - C2 - P1 - C3 < R1 - C1 + π0 ,其含义为 政府消极共享的净收益低于政府积极共享的净收益,使图 1(c)中 y 减少,使 y ® 0 的方向演进,增加了政府积极共 享的体积范围,因此,科学的惩罚措施有利于消除政府部 门消极共享的行为。

对于积极进行共享的部门,应当增加 财政补贴力度 π0 ¬,对于消极实施共享的部门,应当加大 惩罚力度 P1 ¬ ,然后惩罚和奖惩应当设定在一个合理的范 围内进行,也可兼具灵活性,将不积极进行共享部门的惩 罚费用投入到系统的建设和奖励基金去,以此来减轻拨款 的压力。因此,较好的把握好奖惩机制,不仅从短期内能 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长期看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二)电子政务云应用成效
        数据中心资源使用率提升超过50%。原有数据中心 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逻辑集中后,使用率基本上都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最突出的是无锡市和成都市, 无锡市部门数据中心资源使用率提高了3-5倍,成都市 部门数据中心资源使用率提高了3倍左右,北京市和深 圳市的部门数据中心资源使用率提高了50%。此外,青 岛市使用云平台后CPU使用率虽然未见明显提高,而使 用云平台后每台服务器可支撑十几个虚拟服务器和应 用。 投资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大幅减少。所有被调研省 市在运营电子政务云平台后,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投资 费用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其中,北京市节约了大约 30%,深圳市累计节约超过1亿元人民币,福建省预计 今后十年年均可节约电子政务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在 信息化运维费用方面,经过估算,北京市信息化运维 费用节约了30%,深圳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运维费用年 均节约1亿元人民币左右,无锡可降低运维费用20%- 40%,福建省预计年均可节约电子政务运维经费1.5亿 元以上,成都市年均节约6400万元。 电子政务云平台主要立足本省或本市的业务 应用,对下属县区服务覆盖率很低;原有数据中心逻辑 整合率和原有业务迁移度不高;数据交换平台接口标准 缺失和数据开放目录建设各自为阵等。
        (三)完善政务云平台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
        有效的监督需要一定的成本 C0 ,可以通过降低监管 成本 C0 ¯ 的方式增加政务云平台监管部门的积极性。例 如,聘请第三方机构为政务云平台监管部门提供学术研 究、顾问咨询和项目监理等服务,弥补监管部门专业素质 的不足,帮助有效的监管政府部门的共享行为,降低了“监 督”的成本,保护监管部门的利益。财政部门为政务云平 台划拨的费用 F0 并不能有效的影响政务云平台监管部门 的监管行为。我国应当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政务云平台信 息共享的立法,加强信息共享的监督,督促和约束政府部 门公开和共享政务信息。从表2可知,由于公共信息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获得的收益并非能立竿见影,在短期内不能 获得较高的净效益。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考核 制度和体系,将其作为政府部门官员的政绩考核的重要指 标之一,这样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政务云平台的 建设。政务云平台监管部门应当设立政 务信息共享的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要求在管辖内 对各部门共享行为进行奖惩。奖惩额度应当结合实施共 享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博弈论分析和其他的社会分析方 法,达到一个科学的平衡点。
        结语
        本文在云计算应用评价体系研究方面处于初级阶 段,且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方面只是开展了定性评价。 尽管如此,从评价结果来看,还是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 了当前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为国家和各地政府制定应对的政策建议和开展下一步 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未来,随着各地调研数据的不 断完善,将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行 修正。同时,将应用评价领域从政务向教育、医疗、金 融等先行领域延伸,以期对云计算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评 价,为各地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提供可操作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Dawes S S. The Evolution and Continuing Challenges of E-governance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8,68(s1).
        [2]Dawes S S. Governance In The Digital Age: A Research and Action Framework for an Uncertain Future[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 terly, 2009, 26(2). [3]Yang T M, Zheng L, Pardo T. The Boundarie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Taiwan E-government[J]. Govern⁃ 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2,29(S1).
        [4]杨冬菊,王菁,蒋贵凰. eGovCloud:一种基于云服务的电子政务框架 [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