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王志伟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志伟
[导读] 摘要:可持续发展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伴随新政策的产生,本文针对建筑工业化成长这一趋向介绍了建筑产业化的定义和积极稳健的优点,近几年来装配式结构领域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不同时期,国家的支持政策,列举了江苏、山东、浙江发展现状,以及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建议,建筑工业化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身份证号码:13012119820412xxxx
        摘要:可持续发展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伴随新政策的产生,本文针对建筑工业化成长这一趋向介绍了建筑产业化的定义和积极稳健的优点,近几年来装配式结构领域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不同时期,国家的支持政策,列举了江苏、山东、浙江发展现状,以及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建议,建筑工业化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关键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具有预制构件工厂化制 作、现场作业量少、现场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但在 近几年的推广中还存在如下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研发推广应用中解决。
        (一)建造成本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目前市场对于预制 混凝土构件的需要较小,预制构件并没有像制造业产 品一样被大批量地加工生产,因此预制构件的生产费 用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工厂化”优势。并且预制构 件生产企业需按照制造行业缴纳 17% 的增值税,明显 高于土建施工领域的税率。这些都导致预制构件的 生产成本还无法与传统现浇施工成本相竞争。此外, 装配式结构还会产生额外的构件节点连接成本、新增 运输费用等,对现场施工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都要更 高。因此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成本相 对现浇结构偏高。 此外,国内研发推广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企 业均建有各自的预制构件生产基地,但该类生产基地 仅服务于所属企业,其产能无法达到充分利用。且预 制构件偏高的生产成本使该类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盈 利,只能通过政府的补贴政策( 如地方政府的容积率 优惠政策) 及企业内的研发补助资金来维持运营。
        尽管某些同时具备开发、设计、生产、施工能力的企业在 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研发生产时,能串联起上下游 业务板块,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土建工程造价仍旧相比现浇结构高 20% ~ 25% ,过高的建造成本成为阻挠这些企业推广 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 建造成本偏高是目前国内推广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个主要不利因素,这也导致目前装配式混 凝土结构多集中应用于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造中,在 政府的鼓励支持和补贴政策下才得以通过试点的形 式应用。然而对于成本问题我们也应有一个科学的 认识,随着人工成本的进一步上升、预制构件产品形 成标准化的生产与商业化的供货模式以及装配式混 凝土结构的逐步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比现场现 浇结构的成本差将逐步降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必将 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模数化、标准化与多样性
        对于装配式建筑,首先应能实现模数化、标准化, 以方便预制构件加工厂生产并尽可能降低成本,也方 便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企业的施工安装工作。模数 化、标准化在工业建筑中能很好实现,但在民用建筑 中如何做好模数化、标准化将是我们应大力研发的一 项工作。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模 数化、标准化工作,但更要兼顾标准化与建筑多样性 的关系,不能为简单满足标准化而造成建筑的千遍一 律,因为建筑本身( 特别是公共建筑) 不仅仅是一件工 业产品,更是一件满足功能需求的艺术品,不能因为 发展建筑工业化而限制了建筑的多样性; 同样,也不 能因强调多样性而不发展标准化。 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应发展标准化与个性 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绝大部分的构件生产加工应实 施标准化的方式,少部分构件可以按个性化方式加 工。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构件的个性化生产 可以满足建筑的多样性,构件的个性化加工应当如同 钢结构构件工厂加工生产一样,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根 据设计图纸的需要,加工生产出不同尺寸类型的预制 构件。
        (三)预制率和装配率
        现行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建筑的预 制率和装配率,认为满足一定的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建 筑才是工业化建筑。

然而,采用多高的预制率与装配 率应充分考虑该建筑的特性,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采 用装配与现浇相结合的模式,而不是为了简单满足预 制率而预制,过高的预制率还会造成成本与费用的 增高。 此外,如过高追求预制率、装配率,在实际建造过 程中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如超高层建筑可能导致施工周期的延长,因为高空吊装大型预制构件时耗时较 长、难度较大; 有些施工现场受成本与管理水平约束 可能需要更大场地存放大量预制构件; 城市中大型预 制构件的车辆运输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及不可忽视的 碳排放污染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都必须综合考虑。
        二、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建议
        (一)全面推进多模式建筑工业化工作
        就现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推进建筑 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观念,采用多模式,也就是综合 运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现代现浇结构体系、钢结构 体系。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以高 新技术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完成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 此外,还应颁布实施指南和意见,加强行业管理,强调多 个模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加强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 “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课题的具体内容,无论是科研 院所、高校,还是相关企业和产业联盟需要进一步开展研发关键技术的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设计工程应 用试点。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来说,需要深入研究 BIM 技术与设计软件、现场施工安装技术和质量控制、标 准化与模数化、节点连接技术、结构体系、预制构件加工 和生产设备 ; 对于现场现浇体系而言,应该深入研究成型 钢筋加工和连接技术、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新型铝合金 复合模板和商品混凝土绿色化生产 ; 对于钢结构体系而言, 应重点研究钢结构住宅复合外挂墙板技术、新型连接节点、 设计与制作安装中 BIM 一体化应用技术等问题。
        (三)注重市场化引导
        虽然政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不 应忽视市场化引导的重要性,根据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开 展推广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选择工业化建筑体系时,应 该以建筑类型为依据,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举例说明:像大型商业中心、 多层停车库和物流仓库以及高层住宅可以采用装配式混凝 土结构,像高层建筑、低层住宅、工业建筑和大型公共建 筑可以采用钢结构。 在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要 求预制构件生产厂能够参照图纸生产加工特定构件,还能 够大量生产标准化构件,不仅如此,还应该具备为施工现 场及时提供所需构件的能力,各企业自营的预制构件生产厂不能仅为本企业服务,应努力成为全社会的生产基地。 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进行标准化生产、市场化供应,有利 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结语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建筑工业化起 步较晚。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支持、 鼓励、 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调 动了企业界发展工业化建筑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 当前建筑工业化配套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技术 体系还不够成熟, 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 相关企 业良莠不齐, 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 总的来说, 在行业管理、 企业发展 和技术发展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 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凯,梁建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发展及实现路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5):59-66.
        [2]张伟宏,张军.欧洲Syspro高品质联盟发展历程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启示[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07):54-58.
        [3]熊康.绿色建筑背景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机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202-203.
        [4]梁伟婷.建筑工业化推广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阻碍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9):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