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建筑评价中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炎冰
[导读] 摘要: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国家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进一步制定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空气、水、舒适、服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国家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进一步制定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空气、水、舒适、服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从室内环境污染方面,讨论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比较方法的优劣,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建筑评价;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方法;控制方法
        1健康建筑评价
        1.1健康建筑
        “健康建筑”的概念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日本专家内井昭藏在《新建筑》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之后经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实践,在相关国际会议及标准中对“健康建筑”进行了明确定义。
        1.2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启动编制,历时11个月,于2017年1月发布实施。
        2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室内环境污染物的要求
        (1)要求对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TVOC、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进行浓度预评估。(2)要求室内使用的建筑材料应满足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3)要求木家具产品和室内陈设品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4)对室内颗粒物浓度提出要求。(5)对于排风系统提出要求。(6)要求建筑外窗、幕墙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以阻隔室外污染物穿透进入室内。
        3我国健康建筑推行现状
        3.1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
        3.2国家相关的检测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中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3.2.1关于国家标准GB50325-2010(2013年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通常只用于工程竣工验收,该标准对于精装和毛坯房都采用相同限制判定。由于原来商品房多是毛坯房验收,尚能满足现实需要。但近几年,大量商品房精装修验收,且装修形式及材料日趋多样,现行标准已不能适应竣工验收现状。
        3.2.2关于国家标准GBT18883-2002
        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要求检测项目多于国标50235,限值也普遍严于国标50235。然而不同于国标50235,国标18883只是一本推荐标准,所以法律约束力并不明显。并且国标18883中的都是监测方法,耗时长,且更难操作,不易于普遍推广。
        3.2.3关于各种装饰装修材料检测标准
        现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检测标准,基本可以覆盖对于人体具有危害的主要污染物及各类装饰装修材料。但大都是对各类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含量的检测,并没有对释放量做出要求。还有一个普遍问题是监督力度不够,抽检批次控制松散,对于各类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的检测主要依赖于监理的认识程度。另外,目前许多检测方法较为复杂,检测设备成本较高,导致检测费用较高,且该笔费用一般由装修施工单位支付,装修单位并不愿增加成本。导致一些材料并没有做到必检项目每次必检,每个检验批次必抽。
        4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策略
        4.1控制源头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实施清洁生产被认为是减少室内污染最有效的途径。这包括以下措施:
        (1)新建或改建楼房时,用污染物排放率低或危害性较低的物料作为替代品。
        如停止使用产生石棉粉尘的石棉板和产生甲醛的脲醛泡沫塑料,使用原木木材、软木胶合板和装饰板,不使用刨花板、硬木胶合板、中强度纤维板等。(2)改动源头位置,使远离有人占用的地方。隔离产生污染物的空间(如复印机室等),防止污浊空气在建筑物内产生交叉污染。(3)在污染房间和未污染房间之间可设置自动关闭的门,直接阻断污染物扩散。
        4.2加强监控
        加强建筑物交付验收监测和检测力度,增加各类装饰装修材料的必检产品和检测项目,从各个环节上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加强可追溯性。
        (1)对精装修交付的健康建筑,对主要有害物指标,强制参照国标18883进行监测。


        (2)全部装饰装修材料,必须具有出厂有害物检测报告,进场复试报告必须如数按批抽检。
        (3)家具和室内陈设品必须来源可溯,具有信息完整的产品标签,包含有害物质含量信息及健康影响声明。
        (4)加强纺织、皮革等各类软体家具及软包装饰材料的甲醛释放量检测。
        (5)对地板、地坪材料、墙纸、木器漆、涂剂类等产品严格控制其VOC释放量。
        4.3通风净化
        通风换气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到目前为止,有效的通风换气依然是国内外最简便可行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居室内整体和局部的新风量不足,室内污染物不能很好的扩散,会造成严重污染。开窗或安新风是通风换气最有效的途径。
        (1)设置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集中式新风系统、分户式新风系统或窗式通风器。
        (2)未设置新风系统的建筑,在循环风或空调回风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或在室内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主要是用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材料为吸附剂加排风机制造的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可吸附大多数气态污染物,特别是对于低浓度的VOC、CO2、SO2,是一种比较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3)推行新风量检测。近年来我国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的普遍使用,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要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密闭性能,而现行设计的空调系统多数新风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的空气质量更加恶化。对新原有风系统或空气净化装置进行新风量检测,如新风量不足,应对其进行改造,加大新风量。
        (4)定期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清洗或及时更换空调系统的易污染部件,如过滤器、表冷器等,防治污染物沉积,影响空气品质。
        4.4政策法规
        4.4.1健全统一相关法规政策
        尽快出台新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以适应建筑行业的新形势。改进国家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更为便捷的监测方法,结合各省市现状逐步推行。为健康建筑评价提供保障。
        4.4.2加强装饰装修材料的释放量检测方法
        目前,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普遍停留在各种有害物含量检测阶段,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释放量的评价体系。只有少数产品的释放量检测方法被推行,且检测成本及设备成本过高,并不能普遍推广。
        国家应尽快出台各类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释放量的评价体系。鼓励国内各科研企业及检测设备制造商研发各类有害物质释放量检测设备。或引入国外厂家的先进设备,引入竞争,进一步压低检测成本及设备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质量。
        4.4.3加强监督力度
        对于各类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工程监理的认识程度。国家对于各类装饰装修材料中各种污染物,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每个项目具体实施大多不到位。
        可加强培训和监管力度,让监理对于各类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检测更加重视。或聘请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健康建筑进行健康监理,全方位评价健康建筑的健康程度,真正的把污染控制在源头。
        4.4.4研发检测技术,分摊检测成本
        目前检测方法复杂,监测、检测成本相对较高、周期长,是普遍现象,一方面,应该加大新设备及新方法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多的由甲方承担环保类检测费用,然后,国家对优秀的健康建筑进行奖励,对于污染严重的建筑进行相应的处罚。
        5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建筑必然会成为必然趋势。在检测方面,随着健康建筑的推行,室内有害物质检测量逐渐加大,现在急需研究一系列更便捷,更经济的检测手段。但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范围广,危害大,种类多等特点,短期内可能没有更为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另外在净化方面,采用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进行处理,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研发更有效的检测及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国家从室内污染的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各种室内建筑、装饰、装修等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尽量减少污染的来源。
        参考文献:
        [1]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
        [2]中国健康建筑的标准及评价.都市世界,2017.
        [3]薛爱龙,周建华,陆亮.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11-2013.
        [4]黎子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
        [5]王晓东,李智富.室内环境检测的常见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