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蒋庆
[导读] 摘要:生产型的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状况,如果不能够对这些紧急情况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置,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实施。
        常州常大创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生产型的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紧急状况,如果不能够对这些紧急情况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置,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实施。本文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实施问题
        企业在进行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安全性的有效提高。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虽加强了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案引进以及编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我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基于此,加强对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现状的分析与相应改进措施的研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 企业应急事件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应急预案管理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是逐渐提高,企业对应急事故的应对方式也产生了转变,从最初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了现阶段的预防一评估模式,对潜在的危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1.2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在最初只是通过相关的部门,对单一的灾害进行防控,现阶段,应急管理体制已经转变为综合性的协调管理。当前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对现有应急资源的整合,来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3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现阶段,各个企业都在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管理系统,事故应急管理预案应主要包括信息的报送、事故现场的处理、应急支援工作、事件调查及风险分析等。并要根据事故类型的不同,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小组,并且要设置监测预警、事故应急响应及应急保障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风险分析队伍,形成事故应急保障的协同体系
        2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问题分析
        2.1 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人员不合适
        应急预案编制的第一步是建立小组团队。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的全面性和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当前,很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团队的组织过程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负责组织应急计划小组的领导者通常对于应急预案的重视程度不足;其次,目前,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团队中员工过于单一,影响了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危险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较为薄弱
        在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中,危险性分析以及应急能力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所谓危险分析主要指的是危害识别以及风险分析。危险识别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将其作为之后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风险分析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种潜在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按照判定的结果将危险等级进行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但是,实际的应急预案编制古城中,对于危害识别以及风险分析各种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也就导致应急预案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3 预案的编制与评审
        应急预案的准备应该紧密企业的规模和危险源的种类。企业必须把自己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的状态结合起来,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必须按照相关法令准备应急预案。大型企业可以采用分层的准备方法。应急预案编制中需要详细说明企业层次规划、部门层次规划和整体水平规划。由于大型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通常包括较广的范围,所以只有应急预案才能有效地确保其计划的适当性和合理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生产和操作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危险源。因此,应急预案必须按照不同的危险源类型来准备,例如特定的危险装置、设施或指定的操作程序。

然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不足。
        2.4 预案的演练与实施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完成之后,为了使应急预案能在紧急启动时有效实施,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演练。演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有能力按照应急预案的执行方案来执行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内容,引导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避免应急状况发生后对相关行动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来说,应急演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组织者对于应急演练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应急演练往往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对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起到有效的锻炼。
        3 应急预案问题的优化措施
        3.1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的要求分析
        在实施企业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时,需要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标准化建设机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在技术上实现对相关措施的进一步完善。首先,企业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前,一点有要确保救援设备完整性,从洗眼器,围堰及报警设施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救援体系;其次,为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企业一定要加强员工对安全事故及安全知识了解,并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案例演习,从而预防事故所造成的安全损害。
        3.2 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构成
        基于以上问题,在设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时,企业应该首先纠正其态度。对于从企业领导到计划制定相关的所有人,应该充分理解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在组建应急预案管理小组时,企业的负责人也需要从企业的部门和专业领域吸收人才,共同组成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在讨论和修改计划的过程中,扩大参与者的范围,从而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应急预案编制计划的人员必须包括安全、环保、防火、公共安全、材料供应、生产调度、运输、通讯、工程救助、修理等部门的代表和单位。
        3.3 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应急能力评估是指以危险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已有的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可以在应急预案编制中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对策。应急资源的包含应急设备、应急人员以及各类装备和物资,应急能力则主要是针对应急人员而言的,主要包括应急人员的相关经验、技术能力以及接受培训的程度等一些内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应急行动的要求是快速、有效,应急资源与应急能力则是应急行动效果的必要保证条件。危险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企业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实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对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实验建立出相应的数据模型,获得有效的评价参数,通过对评价参数的归纳后应用到实际的危险性评价工作中。
        3.4 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各项先进的监测手段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但现阶段在企业的生产中,工作人员还是缺少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手段,大部分企业虽然都使用了视频监控系统,但这种监控系统仍旧存在着覆盖不到的地方,因此监测力度还是不够。为了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就可以使用跟踪定位技术,对现场人员进行跟踪定位,进而可以通过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与提示。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的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大力吸收管理理念,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轶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存在问题[J].环境与发展,2018,v.30;No.138(01):229-230.
        [2]邓建华.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化工管理,2018,000(016):98-99.
        [3]刘海兵,张喆,周强,等.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发展及其编制的若干思考[J].环境保护,2019,047(011):1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