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胡梁平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我国主要的公益性项目,是人们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利用先进的措施不断地完善与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
        杭州水电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我国主要的公益性项目,是人们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利用先进的措施不断地完善与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要获得理想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果,不仅需要保障施工过程的专业性与规范性,还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环节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前言
        水利工程项目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复杂性高更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是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基础施工环节进行处理,在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下实现预期的施工目标。
        1基本简介
        1.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工程,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基础工程建设,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利用科学的措施保障各类地理位置产生的相关影响得到有效的处理,从而确保对水利水电工程承载及荷载方面的影响得到充分的降低与控制。
        1.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同其他建筑工程施工相比较,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以及施工方法复杂多样等特点。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成本高,施工规模大,并且地形位置对具体的施工效果影响显著,对各项施工技术的实际要求相对较高。
        2基础施工对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的具体体现
        2.1地基稳定性方面
        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质量,利用提升地基稳定性的手段能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在开展基础施工环节,应重视并加强地基稳定性的科学处理,由此实现施工风险因素的全面控制与有效降低,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2.2地基渗漏方面
        地基渗漏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点防范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地基渗漏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还会给工程的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时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现状与特点,通过全面监测施工环境的方式保障地基渗漏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科学应对措施的保障下提升地基的抗渗漏性能。
        2.3基础沉降方面
        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能在各类环境中顺利开展,避免特殊环境对实际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重点环节。而基础沉降现象,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此则要通过科学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基础沉降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保障整体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
        3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类型
        3.1锚固加固技术
        锚固加固技术在基础施工中的应用频率较高。该技术具有应用成熟、施工成本低、适应性强、应用效果显著等特点。应用锚固加固技术开展基础施工,能充分保障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效果,但是针对复杂多变,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在应用该技术时则要加强对各类环境因素的分析与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能有效提升基础施工环节的整体质量。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确保对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具有科学的认知,确保对两者间不同的功能具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具体的施工操作。

在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方法,即锤击法、静压法、振动法以及射水法,其中静压法与锤击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应用效果最为显著。
        3.3软土处理技术
        挖出置换法:该方法主要是对工程某区域内的软土进行全部挖出,再填充无侵蚀性、无压缩性的材料,如灰土材料。重锤夯实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的起重机将重锤吊至合适的高度,再将其落下,在重锤的重力下实现夯实土层的目标。排水固结法: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人工的方式实现排除基础表层或基础内部积水的目标,并且在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下达到加速基础内部积水的快速排出。
        3.4振冲处理技术
        应用振冲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中河流底部的泥沙、含水量较大的土质等对工程项目的相关影响。目前应用振冲处理技术主要是借助振冲器进行,由此而实现对疏松土壤的压实效果,提高土壤整体密实性的目标。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开展荷载实验,并结合实验所得的参数对施工方式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整体施工操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5岩基加固处理技术
        岩基加固处理技术是降低施工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整体施工效果影响的主要技术。应用岩基加固处理技术时,通常是采用深挖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岩石宽度较小的情况,则需要对该区域周围的岩石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采取混凝土填充的方式。而针对岩层或断层宽度较大的情况,由于对岩基产生的破坏力较大,所以应当使用混凝土梁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此外,还要充分注意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处理,如深挖处理法,坝体处理法以及固结灌浆处理法等,避免不均匀沉降问题影响工程基础的稳定性。
        3.6化学加固技术
        法学加固技术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应用效果显著等特点。化学加固法主要是利用配置化学溶液,再将其进行旋喷,使其充分渗透到土壤之中,待化学溶液与地基土壤充分融合后便获得了具有较高强度与硬度的土壤结构,达到加固基础的目标。在该技术的具有应用过程中,要保障化学溶液配制的科学合理性,避免出现溶液浓度配制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还会对土壤结构与地表示造成相应的破坏和污染。
        3.7振动冲水施工技术
        振动冲水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振动器实现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目标。在地基振动作用与外力冲击荷载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开展施工操作,利用碎石或砂石对施工中产生的施工孔进行逐一填充处理,从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密实性,达到对工程基础进行加固的效果。
        3.8墩身裂缝防治技术
        墩身裂缝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分层浇筑并埋两层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通过降低原材料温度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方式,达到对墩身裂缝防治的目标。当混凝土浇筑温度低于30℃时则无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混凝土内部温差超过25℃时则要采取降温,一种方式是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但是要将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混凝土的最高温差控制在30℃之内。另一种方式是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保温处理,在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中使用保温棚,而不是在升温的环节使用保温措施。或者是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土工布覆盖到模板的表面进行保温,待脱模后再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实现保温目标,同时将保温时间控制在15d以上,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在2.5℃/d以内。另外,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合理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通过控制水化热现象,延长外加剂的实际凝结时间,实现降低混凝土结构最高温度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问题性。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现状与具体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技术进行规范的施工操作,并加强对整体施工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J].中文信息,2017(3):301.
        [2]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