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阿丽屯古丽•库拜斯
[导读] 摘要:社会发展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文章通过对基层群众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对策。
        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城关乡文化站站长  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社会发展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文章通过对基层群众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基层群众;群众文化;文化工作;基层文化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追求经济富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因而,在提升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改善精神面貌。以当代文艺娱乐形式为基础,举办相关活动,让农村人民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自觉提高精神文化诉求。
        1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从内心进行的一项类型多样的娱乐活动就是基层群众文化,该活动源于生产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开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下面列出的几点体现:第一点,基层人民群众能通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来提高生活品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第二点,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不但能保证社会生活长期处在一个稳定状态,还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第三点,开展文化活动对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有一个很好的推进作用,还能让传统艺术得到传承。第四点,基层人民群众能通过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更有利于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
        2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问题,相应就必然带来全国各个地区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导致各个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尤为严重。我国群众基层文化工作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管理不善、老化过快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群众基层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底子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也缺少必要的技术扶持,这一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更为普遍。群众文化工作以人民大众为主体,重在全民参与、健康发展。就目前现状来说,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广泛,人们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
        3.1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模式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行业迅速兴起,它为大众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其交互性、广泛性和参与性等优势,使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得到了传播,同时也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当地基层文化工作者要重视新媒体的利用,将其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连接群众的信息桥梁,从而构建一体化的文化工作模式。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设置新媒体文化活动系统,保证广大的群众能够及时接受各种文化信息,且通过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政府要发挥重要的领导力,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创新的思维作为导向,以科学的手段对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为此构建区域内的文化新格局,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的活力,使得新时期的文化活动工作能够实现工作模式上的转变,体现时代性,展现基层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3.2优化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要有完善化的文化设施作为基本的物质条件支持,这是组织开展多样化基层群众文化的必要工具,也关系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能否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了在广大基层地区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让群众拥有一个更加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国家与各地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扶持和帮助,对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给予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根据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建设要求配备设施。

比方说在基层文化站建立,嗯图书馆,并在图书馆建设当中配置一定数量的文化书籍,保证书籍内容具备实用性价值和多样化特征,让群众可以在读书过程中接触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培育全民阅读意识;在社区设置体育馆,让群众的特长能够有发挥和发展的平台,增强基层群众艺术学习的热情,有效陶冶情操。
        3.3有效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各地区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不应被局限在固定的环境或是模式中,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有限的资源下,应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与优势,带领基层群众进入更新的环境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可走向街头、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福利机构等,从而创建更多维的活动空间。并结合不同活动的特点,融入与之更加匹配的群众文化内容。这样,不仅有效丰富活动项目,还利于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可加强社会人员与学生互动。相关人员可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核心,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过有效开展校园文化,促进家庭文化、社会文明,甚至是整个社会文化间的和谐发展。相关机构应充分利用不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互鉴,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充分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大的格局,令更多不同的群体走到一起,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各地区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的保护与宣传,有效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及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4保证农村文化不流失
        在对农村文化进行建设的同时,需要保证原有的传统农村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文化建设工作中,除了宣传新的文化知识,也要根据当地的特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保护,例如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在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让农村人民感受到原有的风俗,避免人们对新文化的排斥。
        3.5完善文化活动制度
        要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文化活动制度必须完善。只有按照科学的制度规定开展工作,才可以保证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基层地区,大多数人对于文化建设活动都存在误区,认为这只是一个公益性活动,自己没有参与的必要。针对这种情况,地方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宣传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民间文化活动在兴起,一些地方戏剧和曲艺团体活跃,民间文化精英开始出现。政府要积极参与、扶持、引导,尽快促使乡村文化建设的产业化起步,让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成为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生力量,使民间文化活动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3.6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
        地域性是开展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点,所以相关部门要明确开展该活动的目标,在组织与策划阶段,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最大化提高基层文化活动的文化效率,让某个区域内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得到保障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主要优势,所以相关人员就要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明确理念目标。其次,群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策划人员在策划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文化活动的社会性,要根据当地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来策划活动,彰显出地域创新特色。最后,策划人员在进行策划工作时要考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性,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案并落实活动行程。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基层文化工作在基层设施建设、工作人员以及文化开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在新的时期,面对基层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相关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开发观念,创新思维。借助新媒体等新型平台转变文化工作形式,并开发当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当前基层群众对文化创新的需求,营造更健康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殷庆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2015,04:51-53.
        [2]李启东.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探究[J].大众文艺,2018,(22):5-6.
        [3]齐淑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J].奋斗,2014,1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