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仲昭敏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仲昭敏
[导读]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变得非常稀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土地资源。

        身份证号:32062119930622xxxx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变得非常稀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土地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此,以下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问题
        引言
        土地是城市发生和发展的载体,目前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国外的研究开始较早,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方向随着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而不断转变。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我们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都有一些共同点,即增加土地资源投资,使较少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同时,还应考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根据相关数据,如果城市在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上存在问题,那么我们的集约经营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加大对土地的投资,也不会得到明显的回报,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当我们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几个问题。首先,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地的使用将会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为持久战做准备。同时,要注意我国相对较大的土地面积和各城市不同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做出具体判断。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否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因其涉及到的学科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较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多采用多指标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客观正确的指标体系,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最关键的部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要贴合研究目的,既能将研究对象的特征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又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遵照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原则,参考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评价指标。本评价指标的准则层包括城市土地投入程度、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和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
        2.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等,并以安徽、江苏、浙江等13个省、直辖市以及各地级市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作为补充。此外,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固定资产投资平减指数,对2007-201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折算成以2006年为基期的实际值。对部分缺失数据,利用等比法、移动平均法和相似城市近似替代法进行补充。
        3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
        3.1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短缺是人们密集型土地利用的直接动力。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互助,城市建设占地面积的60%以上来自耕地。尤其是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交通便利,长期积累更多优质耕地的潜力。深入研究和挖掘现有库存土地的利用潜力,保存土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效减少耕地占用,实现下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场大战。
        3.2有利于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首先,通过集中土地利用,相关部门可以发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适合具体情况的合理措施,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充分认识土地利用的潜力,从而保证城市供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重要的是,土地集中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土地管理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总之,土地集约利用为宏观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4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 用的思路
        4.1科学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灵 活确定差异化引导策略
        产业协同集聚是城市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出 现的客观趋势。当城市产业升级出现协同集聚的要 求时,政府应当积极构建包括土地政策在内的政策 引导机制推进其协同集聚。但是,当城市产业尚未 发展到必须协同集聚的水平,而政府通过政策手段 进行强化干预,则会出现违背市场规律的反向效果, 即阻碍城市产业的正常发育。因此,在统筹推进城 市产业协同集聚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时,应当立足 于城市产业结构出现协同集聚的客观需要这一前提,而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在当前的产业生态下主要 是在出现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和能够为其提供科技、 知识、创新和人才支持的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出现, 其实质依然是市场机制下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 结果。②城市产业结构中既有需要推动升级而出现 协同集聚需要的产业,也有一些产能虽然相对落后 而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的产业。政府应当依据城市产 业发展水平灵活制定差异化引导策略,明确哪些产 业需要予以协同集聚引导,哪些产业适合于产业集 聚引导。
        4.2健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创新土地 资源管理方式
         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统筹 推进离不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在产业协 同集聚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方面,单纯依靠土地资 源市场机制的调节往往无法奏效,而健全城市土地 资源管理机制则可以有效弥补市场机制调节乏力的 短板,对城市产业协同集聚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政府应积极应用大数据和云 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做好城市土地资源普 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城 市土地作为国有土地,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政府 应当通过对土地资源一级市场的调控来加强对其产 业协同集聚所需土地资源的价格引导。
        4.3打破城市内部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规划 城市土地资源
        要充分发挥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区域经济的 带动作用,就应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 以城市土地资源对产业集聚的引导作用实现城市中 具有协同需求的产业进行协同集聚。城市在发展中应当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加强城市中不同区域间 的产业关联,积极推动不同区域的经济合作,基于 地缘抵近优势充分挖掘各个区域产业之间的横向联 系,基于城市产业关联,配合土地资源的调控,形 成产业协同集聚的带动优势。②比如,在既有的城 市产业空间布局中,城市各区域的产业即使在业务 上缺乏密切关联,但在城市产业规划和土地政策引 导下,可以在创新发展中通过培育一些新的业务来 为其建立密切的产业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挖掘 城市既有产业的潜力,又可以对城市不同区域的产 业形成有效的协同集聚引导,并在进一步整合城市 产业结构和增强其产业关联度的情况下,提高城市 产业培育能力,还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带来的企业 流动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结束语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新措施,通过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集约模式,使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并可用于人们健康的生活。当然,与密集型土地利用相关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在城市建设中,只要根据自身开发的协调进行定义,土地密集型利用就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含朔,程钰,孙艺璇.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OL].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4[2019-11-21].
        [2]张瑞杰.刍议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J].吉林农业,2019(20):43.
        [3]邓志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7(15):285-286.
        [4]王振山.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5]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