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新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方静
[导读] 摘要:当前,国企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对于离退休干部精神需求重视不足,对离退休干部余热开发深度不够,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整体服务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
        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53
        摘要:当前,国企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对于离退休干部精神需求重视不足,对离退休干部余热开发深度不够,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整体服务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国企应与时俱进,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形式,探索精准服务新模式,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加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银色人才”,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形式。
        关键词:国企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新模式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一种兼具商业性、公益性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其创设目标为推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调节国家经济发展,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离退休干部是既往在国企发展建设过程中添砖加瓦的群体,是当前国企建设成果取得的功臣,优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国企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创新其服务管理理念与模式,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生理、心理需求,为其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1.国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对于离退休干部精神需求重视不足
        国企离退休干部在服务需求上有所不同,离休干部大多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退化,多存在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在生活上面临着较大的服务需求;而退休干部相较而言年龄较小,身体状况良好,多数希望留存自身社会价值,不希望自己被社会淘汰,精神文化需求大。但是当前,我国国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大多以相关政策为指导,管理服务模式单一,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弹性,对于老干部的生活需求较为重视,对于其精神需求重视度不足,需予以改进。
        1.2对离退休干部余热开发深度不够
        国企离退休干部多为各领域专家,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经验,而且在各部门甚至各个领域有着极高的威望,但是当前,国企返聘属于个例,导致离退休干部未能发挥余热,很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离退休干部闲赋在家,脱离原有的生活状态,会存在不同程度孤单、抑郁负性情绪,使得其生活质量下降,而这种精神需求上的不满足,是物质无法补足的。
        1.3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
        当前,国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上,多采取面对面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工作效率低,一年下来,对于离退休干部关心、慰问的次数其实比较少,无法有效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精神需求。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但是国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工作模式仍为被动、静态管理模式,信息获取滞后,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升。
        2.国企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新模式探索分析
        2.1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
        为了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国企应建立健全国企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形式,充分重视老同志的精神需求,丰富其服务形式,具体方案如下:①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基于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②加强制度建设,为老干部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建立健全老年大学教育机制,为老干部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完善情况通报、重要事项通报制度,让老干部能够了解组织发展进程,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阅文制度、节日慰问制度等,让老干部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③加强阵地建设,为老干部精神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强化组织阵地建设,深度融合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强化活动阵地建设,丰富离退休干部文体娱乐活动[2]。


        2.2加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银色人才”
        所谓“银色人才”,是指老年人力资源中拥有雄厚知识资本和较强专业技能的群体,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中离退休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占比提升,为了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遵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指示,深度挖掘“银色人才”,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传帮带的作用,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及威望优势[3]。首先,应建立健“银色人才” 服务管理体系,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来规划管理“银色人才” 的二次开发利用工作,采集离退休干部信息,基于国企人力资源缺口及发展需求,筛选出“银色人才”名单,进行培训后,填补到人才缺口上;其次,设置弹性化“银色人才”工作制度,基于返聘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工作内容,采取弹性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其工作时间,采取保兼职、非全日工作制等工作形式;最后,拓宽“银色人才”开发与利用渠道,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贯彻落实“银色精兵”培训制度,基于国企发展现状与策略,加强对于返聘离退休干部的培训,让其补充管理、技术新知识,充分发挥其才能。
        2.3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应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形式,推动服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具体策略如下:①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国企离退休干部在线管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重管理体系,创建“互联网+党建+服务+管理+教育+宣传”新型工作模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优质的教育、社保、医疗、社会养老服务,充分满足老同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虎需求;②培训老干部使用信息化及智能产品,提升其信息素养。为离退休干部配置智能手机,并组织开展智能手机使用知识讲座,让老同志了解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熟悉各类软件的使用方式,现场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让老干部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参与党建工作,与亲朋好友在线语音、视频,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办公;③开发手机端App,建立精神文化活动精准供给平台。全面调查,了解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发手机端App,打造虚拟学习活动阵地,让离退休干部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来满足精神文虎需求[4]。
        3.结语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保障离退休干部的待遇与福利,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吗,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人口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数达241亿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7.3%,这一社会形势改变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地位及生活形式[5]。在新形势下,国企应该基于社会生活水平线,探索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新模式,提升其生活品质,同时,充分开发“银色人才”,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推动国企发展中的“余热”,让老同志在达到老有所乐生活状态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瑛.关于加强齐齐哈尔市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服务工作探索——基于我市老干部服务中心的情况调研[J].理论观察,2020(01):71-73.
        [2]郭英俊,魏淑霞,池小锋,张秀坤,张帅,李晓晴,王晓燕,李小平,杨丽娜,陈剑明.军队离退休干部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01):79-81.
        [3]张以祥.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规范化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9(12):100-101.
        [4]万安.新时代下农业科研院所离退休工作模式探析——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0):234-237.
        [5]魏淑霞,郭英俊,池小锋,张帅,王柳,刘丽娟,张秀坤,冀小妍,张娜.某地区军队干休所患慢性病离退休干部延续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全科护理,2018,16(35):4442-4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