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完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关利利
[导读]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策略要进行适当的改变,走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对于农业经济的经营进行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人力、科技,因此需要针对经济新常态环境来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
        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辽宁海城  114200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策略要进行适当的改变,走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对于农业经济的经营进行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人力、科技,因此需要针对经济新常态环境来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完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策略探讨
        1导言
        为了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效益和质量,让农业农村快速实现现代化进程,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让农业实现稳定发展,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让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2基本原则
        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市场导向、政策引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品牌导向、发展特色、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集约化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部门协调,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主体自主权,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调优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以生产环节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产前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产中产后突出补齐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品牌打造等短板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种养加销一体化,龙头带动显著增强,打造产业链条完备、效益链条突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坚持品牌导向、发展特色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体现特色的农产品,打好特色牌。
        3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3.1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配置不合理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市场程度还比较低,农业经济产业配置还不够合理,因为农业产业的各种资源投入成本比较大、见效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到农业经营中来,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很低。农业经济的效益如果要想得到较大的提升,必须要改变这种市场化程度低的状态,并且要对产业配置进行合理的改革。
        3.2规模化不足,缺乏龙头产业引导
        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规模化可以提高边际效益,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严重不足,并且没有龙头产业作为主导,这样就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不能快速地发展。一方面,龙头企业是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与象征;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非常核心的力量,缺乏龙头企业就没办法对农业经济产业进行辐射。
        3.3缺乏科学规划,人才缺失严重
        任何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缺乏科学规划,人才缺失严重是影响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内生动力。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产品规划,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产品都是低层次的初级加工产品,没有高层次的产品,没有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就很难进行产业升级。


        4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统筹粮食产能工程,配套完善农业物联网,做好科技指导服务关键技术和核心区建设工作,打造智能化农业直销便民店,加快“菜篮子”配套工程推进工作。构建预测预警系统,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保护力度,全面普及农艺技术行动计划,加大对生物预警与监测的远程控制的能力。按照“智慧农业”部署全面发挥“互联网+农业”工程的优势,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实施农业人才培育计划,优化植物保护管理高效化、便捷化,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和污染防治工程的投入,实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培养新型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在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当中,加快改造升级持续改善基础配套设施的质量,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形成智能化、规范化的生活生产空间。
        5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对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重要性的认知,全面落实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大力研发最新农业产业商务平台,借鉴成熟地区的优质成果和模式,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做好积极的完善应对。为了提升农业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效率,农村地区的网络速度一定要首先得到保障,形成通讯媒体一体化接轨的新机制,确保新政策、新技术可以为农产品信息的流通带来有效的帮助。同时积极构建数字大棚,改变传统高投入、低回报的种植模式,利用产业结构的最新成果,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科技元素转化为效益的实处,进而带来更多利润收益。利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技术,农民的劳动量既会随之下降,还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植物出现的病害等问题,为采取应对措施节省时间。
        6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还要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结构升级,开展一系列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做好水资源利用的宣传,让农民懂得如何科学节约用水,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在此基础上提高畜枚饲养和渔业标准,采用无公害环保的管理模式,确保饲养规模化经营,且符合农村的地理条件。在池塘和鱼塘的改造过程中,要提高现代化水平,充分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此外,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及时对现有农机装备进行更新完善。针对农民创新业务能力问题,要构建认证培训计划和农民培训基地,通过科研投入报纸,确保在自然条件下农业经济形成当地独有的特色。最后要科学处理各种废弃物品,应对污染问题刻不容缓,消除各种污染源发展绿色农业。
        7加快新农村旅游建设
        随着农村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农村要尽快完成土壤修复任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农村小康文化。夯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八项行动计划的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对乡土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开发,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自然美、人文美吸引游客的光临。为巩固口碑效应,还要创建精品村和特色村,彰显农村地域的特有韵味。在乡村示范带的引领下,环境整治工作要实现建管并重。此外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进程,提升景区客栈便民服务能力。
        8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更需要合理地使用资源,开发技术,增强人员培训,充分结合农业经济的特色来制定发展方向。经济新常态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改革投入,从而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崔德萍.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8):165-166.
        [2]王寿辰.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新举措[J].办公自动化,2019,24(05):43-45.
        [3]姚长林.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9,36(01):87-88+91.
        [4]王寿辰.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01):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