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欧小蓉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欧小蓉
[导读] 摘要: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以市场导向为靶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构建全方位扶贫网络助推产业扶贫成效。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409199
        摘要: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以市场导向为靶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构建全方位扶贫网络助推产业扶贫成效。
        关键词: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对策
        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总要求。当前,我们的农村还不富裕,脱贫攻坚战已接近尾声,要巩固脱贫成效,产业扶贫更具长远的现实意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产业扶贫思想,有助于深化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返贫防线。
        一、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习近平强调:“中央要抓好统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顶层设计这个任务在中央,从宏观战略层面来思考产业扶贫问题。主要是高瞻远瞩,统筹城乡一盘棋,做好扶贫的各项大政策的制定,这是省市、区县搞好扶贫工作的指挥棒,确保方向正确。对一些扶贫的大项目进行规划,以此带动其他地方小项目,起示范带头作用。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央要抓好资金筹备工作,通过转移支付,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对扶贫工作成效,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考核机制,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中央要在考核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条款。
        2.培育强有力的扶贫工作队伍,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一是分工负责,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凝聚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全党统一领导,确保秩序不乱和方向正确;政府负责,工作部署安排;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实施,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产业扶贫需要专业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加强农村工作干部的配备工作,建设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地方党政“一把手”在产业扶贫中负总体责任,以考核和结果为导向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规划和引领作用,侧重在组织、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进一步压实“第一书记”的协调作用,搞好基层调研,深入了解情况,从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问计于民,搭建农民与政府的桥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因地制宜把产业项目落地,为实现产业扶贫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团结企业家、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主等,让群众搭乘产业扶贫快车,尽快脱贫致富。
        二、以市场导向为靶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发展要防止盲目跟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产业扶贫得首先参考市场。贫困地区要脱贫,产业是最重要的依托。有的地方在产业发展上没有自己的思路,发展什么都照搬照抄其他先进地方的做法。没有依据地方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产业方面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做市场前景方面的调研,看别人搞什么项目就搞什么项目。一旦失败,对贫困户的打击是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元气很难恢复。
        2.根据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具有现实针对性。在生产前要对市场进行足够的调研,对市场前景进行预判。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农产品生产进行调整,使之朝着优、高、精的方向发展。缩小低端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3.立足优势产业求发展。一是凸显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贫困地区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打好绿色生态牌,依山傍水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特别要考虑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能超过极限。二是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要扬长避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侧重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包装上要把地方乡土文化揉进去,体现“乡愁”韵味,进而打造特色优势品牌。
        三、以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1.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扶贫产业项目的规划、评估、实施、管理过程中,要邀请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真正把自己当成主人。如果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能主动与政府工作人员沟通,省却时间成本。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多给他们讲讲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案例,树立先进典型加以正面引导。多给予他们鼓励,有了小小的成绩要表扬。贫困户树立起了信心,可以减少与驻村工作队和政府的对抗,推动相互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
        2.大力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制定“一户一策”要精准。因地制宜,结合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一户一策”,要求不能过高,太高了畏难情绪严重,贫困户往往会放弃努力;要求也不能过低,过低了不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帮助贫困户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比如举办贫困户知识技能培训班,把有相同需求的贫困户集中起来,请专业的农技专家或技术员下乡给他们授课,送教上门,开展集中的短期培训。或者挑选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本地人员到县上开展培训,使之成为技术骨干,及时给贫困户释疑解难,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3.让贫困户搭乘公司企业的“便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极大的优惠政策吸引有资金、懂农业、会管理的人创办涉农公司或企业,也可以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等,辅助他们做大做强。构建贫困户与涉农企业等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贫困户的受益面。对接纳贫困户务工的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及大户等,在贷款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也可以让贫困户与他们结对帮扶,实行订单生产,降低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或者把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那些涉农公司或企业、种养大户等等,得到一笔土地的流转租金,还可以返聘这些贫困户在公司等打工。
        四、构建全方位扶贫网络助推产业扶贫成效
        1.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2016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孤芳自赏、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走出去开拓视野,看看外面的世界,汲取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再结合自身实际干好自己的事情。可以与周边地区开展扶贫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高质量的产业扶贫项目,把“蛋糕”做大,让其外溢效应惠及贫困户。
        2.推动发达地区先进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进一步拓宽帮扶范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开辟新路径,建立产业扶贫无缝对接机制,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让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能主动流向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工业发达的优势,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进程,把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提升上更高的档次。发达地区可以给贫困地区开展劳务协作,为贫困地区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强化产业支撑 助力脱贫攻坚[N]. 宋萍.  兰州日报. 2019-06-11 (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